皎然和尚 无堕于色欲情网中

2016-09-17 佛教故事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释皎然

释皎然,字昼(一说皎然字清昼),俗姓谢,长城人,康乐公谢灵运之十世孙。幼年时就有异常之才能,秉性与道相合,后遂离俗出家,削发为僧。于灵隐寺戒坛依守直律师受戒,对律学特别留心。常作诗赋以咏情性,文章隽丽,时人曾誉之为释门伟器。后来博访名山,遍寻大德,常入法席,四处参学。他不但精研佛典,且对子史经书等,都颇为精通。所到之处,都极受尊崇。京师之诸王公、大臣对他礼遇有加,诸郡之达官贵人对他钦敬非常。其之化人,每每先以诗句相钩牵,后令之入佛智。中年之后,遍谒诸禅祖,明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交谊相厚,故当时有谚语曰:“释皎然,能清秀。”

贞元初年,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认为此非禅者之意,乃自诲曰:“即使有孔子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日谈道论义,却只能乱我之真性;不如孤松片云,禅坐相对,无言而合道,至静而同性。我将入于杼峰,与松云为偶。”所著之《诗式》及诸多名篇,皆是不刊之作。曾面对笔砚道:“你役我疲,你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你是外物,何必累于人呢?住既无心,去也无我,将放你等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与我了不相干。岂不乐哉!岂不乐哉!”遂令弟子去砚罢笔。至贞元五年(公元七八九年)五月,正当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受贬,移作湖州太守,两人一见如故。皎然素知李洪精通佛法,乃向他求教请益,先问宗源,次询心印,李洪笑而后答。他日语及《诗式》,皎然俱陈昔日之志。李洪曰:“不然。”遂令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道:“过去沈约《吕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均不及此,如何却学小乘偏见,以昔日之志为辞呢?”遂举该郡辞人吴季德,乃梁常侍均之后裔,其文有祖传之家风,我十分赞赏他。皎然与陆鸿渐也相交甚善,堪称莫逆之交。相国于頔、颜鲁公真卿令裨赞《韵海》二十余卷,好为《五杂徂篇》,用心奇险,实不愧为康乐公之后裔矣。

皎然其志清净,其心高迈,浮名薄利,素不关心,唯山林是托,与道者交游,故终身无堕于色欲情网之中。曾建冥斋,事施鬼神,捐衣赠旧居兴国寺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有一天傍晚从城中乘马至骆驼桥,是夜月色皎如,见有数人穿着很华丽之服装,沈钊感到很奇怪,就问道:“你等如何也到此地?”这些人答道:“项王祠东之兴国寺皎然禅师修造冥斋,故我等在此等候。”沈钊第二天再前去察看,果然是鬼物。又,长城赳胥钱沛服役,乘船至吕山之南,见有数十百人,都手提食器、束帛,相互谈笑,与之擦肩而过,问其故,都说:“去赴然师之冥斋也。”当时颜鲁公真卿为刺郡,与之早有交游,此后,对他更为崇敬。

贞元年间,皎然终于山寺之中。他有诗集十卷,于頔为之作序。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正月敕写其文集于秘阁,荣显于天下。观皎然之文,既合乎格律,又十分清丽隽永,实令人百读而不厌,乃一代之奇才也。皎然生前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达等,交谊颇深,过从甚密。大家在一起或吟诗,或论道,故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四十卷)及《号呶子》(十卷)之著,当时曾颇为流行。

元和四年(公元八○九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在影堂里伤悼良久,题辞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皎然之道行德操,后来有很多学人士子都十分景仰。

下一篇: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