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修行!

2017-06-14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教非常提倡和平,但它不认为和平依赖外在,而是强调内心的和平。

佛教认为,首先要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这些被净化后显露的真心,才是真正的和平。这种心的状态,对在家人来说特别重要。否则,永远随着社会潮流,随着别人的分别念和脚步,活着就会非常累、非常苦。

如果我们内心有一种主宰,有佛教所谓的正知正念,就可以依此观察自己的情绪。当你过于浮躁时,可以提起智慧,用心来观察心。这时你会发现,心的本来面目其实是空性,也是光明。在空性和光明的融合当中,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这一点,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在认识的当下,所有烦恼会消失无余。

比如,我们有时候非常烦躁,无缘无故跟别人发脾气,事后自己也很难受。这种情绪,在佛教中称为嗔恨心。但嗔恨心的本体是什么呢?就是菩提,是智慧。《六祖坛经》也讲:“烦恼即菩提。”如果你没有认识嗔恨心的本来面目,它就是烦恼,给你带来无量痛苦;但当你认识到了之后,它不但对你没有丝毫障碍,反而会成为智慧的助伴。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修行。没有它的话,有些人遇到一点点事情,心情马上不好了,好像心里装了一块石头,甚至因为没必要的小事吵架。那天新闻里讲,有两个接近一百岁的老人,老头子向外看,有一些女孩在笑,老太太就骂他:“你看什么呢!”然后两人开始吵架……这就是嗔恨心。

按照佛教的观点,不论年轻人、老年人,都会有嗔恨心等负面情绪,不过,佛法可以有很多途径去化解。那是不是学佛后就没有烦恼了呢?也不是。烦恼照样有,但自己有对治和抵抗的能力。

下一篇:净土法门:为什么念佛人还有病?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