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心垢才是修行重点

2016-02-16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我们分析了现在大家谈的禅法有很多种,也都建立了他们各自的禅法,透过禅修、禅观、禅定、坐禅、止观、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以达到开悟的目的。既然他们自有禅定与教观,我们乐于称赞并尊重。

但是禅宗不走这些路头,别开生面的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透过“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手眼,建立顿悟的宗法。

大家都有权利讲禅,但必须界定清楚,各建门庭设施,不能拿着四禅八定当禅宗的禅,当然也不能将禅宗的禅当作天台止观。楚河汉界,各有畛域,不能侵城掠地。

这才是严守学术公正标准的立场,也才是尊重法脉传承的弟子。如果认为自己是不可世出的伟大圣人,不妨另立门户,高举法幢,但千万别假禅宗之名言非禅宗之法。

例如有人说:禅宗是撷取天台宗与华严宗的优点,而成立宗派。真是蒙着眼睛说瞎话。禅宗由达摩在梁武帝时带到中华国土,清楚的昭告天下:禅宗的法旨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简单直接,灵动自由,颠覆传统,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发展中最耀眼的奇葩。天台宗建立于梁后的陈文帝时,华严宗成立于唐朝太宗时。禅宗如何去撷取后来者天台宗与华严宗的优点?禅宗的直指顿悟,直接承续《楞伽经》,发展到六祖转个弯,以《金刚经》为法统,光彩愈炽,何曾涉及《法华经》及《华严经》之优点?再说这些经典都是大法幢,有什么优劣点?既有优点,什么是缺点?这不反衬华严宗及天台宗都有缺点吗?

何况,天台宗及华严宗各有其严密的禅定与教观,却从来没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作略,不失其宗派尊严与独立性,一门深入,即可成果。

他又说:“默照禅是高级禅”,又说它是止观双运,是寂照双运,又把默照禅染到其他宗派的色彩了。默照禅何曾举扬“直指人心”的法要?是否为禅宗的禅颇值得讨论。而且说默照禅是高级禅,请问什么是高级禅、非高级禅?请问世尊的禅与达摩禅高级在那里?问题出在他不懂得禅宗的禅。

要研究禅宗,必须不拾他人的唾液当美味,这股批判的精神才是禅宗所强调的参禅。参是祖师给我们最好的教训,“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近代禅德:虚云和尚、袁焕仙夫子、南怀瑾老师,哪位不鼓励禅人必须参。参的精神是学术严谨的态度,世学如此,出世学也应如此。

虚云和尚在堂必言要参话头,要参一句话未说出,先有个意念之前是什么?要如猫捕鼠的觑捕。苦口婆心,千叮咛,万嘱咐,一旦圆寂,人走了,楼(参话头)也空了,他的弟子谁能承担家风?

参话头是禅宗走入衰途之际,大慧宗杲大发慈悲所举扬的宗风,八百多年来接引了多少禅德。到了明末,参话头也完了,被移花接木的搬到打佛七上了,念佛之余,加上“念佛的是谁?”,称为禅净双修。

打禅七又把打佛七转个弯,不念佛,但要打坐。打什么坐?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四念处、五停心观、止观双运、解公案、跑香……等等,落在一般禅法上,根本与禅宗毫无关系。为什么?有打坐的模式可以打发日子,有种种禅定境界可以说个不完,解公案更是拍案惊奇,早就不时兴“参”了,也不懂参了,不知大疑才是大参,大参才有心悟。请问现在的禅堂,那个鼓励“参禅”的?

看看圆悟克勤对大慧宗杲说:你参遍了天下禅德,犹未能悟。因为你自信太过,聪明太过,那么,请问门人向云门问法,云门为何答他“东山水上行”?

大慧宗杲前后答了四十九次,每一次都被圆悟打回票,还向他说:佛法不是说的,说得的都不是。

何等尴尬啊!聪利伶俐的宗杲每天就为了这句“东山水上行”,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胸中的抑闷结成一块硬硬的石头。

有一天,圆悟开堂谈到“东山水上行”,却说:“要是我在,我才不理什么道理,只要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呢!”

宗杲一听,触机似的发现:原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瞬间的灯火明亮的一晃,景致那么特别,往日尽在“东山水上行”枉费心血,枉费草鞋钱,可笑!可笑!

哪有什么禅修、禅观?要什么数息、随息?坐在蒲团上当土地公、土地婆?要是这样,非被圆悟禅师打出禅堂不可!

就是这么直接了当。禅师启发弟子悟缘,必须单刀直入,弟子接机,毫无躲闪闷坐的机会,不容喘个气,寻个道理。一伫思,禅师举棒即打,还说:“又在找道理了!”为什么?禅是绝对意识,必须跳脱二元的思维逻辑。

为什么现代禅堂上要讲究禅观、禅修?因为主持禅宗的人根本不懂得“直指人心”的作略,也没有“直指人心”的经验。没有经验,何来传承?他们根本不懂禅法是现量。只有非分解说的方式才能呈现出来,一落分解说、次第修的方法,只能获得比量。比量是义理的佛学,不是禅宗的现量。

没有“直指人心”的门庭设施,就没有禅宗了;没有“直指人心”当然没有顿悟的机缘了。禅宗只剩个壳,很多人将一般禅法借壳而生,禅宗不灭可能吗?

我们再举此例子。有位自认开悟的师父说:

“默照禅的用功态度,可紧可松。紧法是以禅修者的意志力,强压妄念不令生起,强提念头不令昏沉,坐姿端正,挺腰竖头,守住身心,住于一境,久久即可入‘忘言’的程度。

但是有一辈人,宜用松方,则是以禅修者的意识,有意地放松全身的肌肉和神经,然后既不控制妄念,也不随逐妄念,不怕念起,不愁缘境,但求放松身心,不蓄意回忆过去,也不蓄意推想未来,不压不提,恬淡清净,渐渐地便会进入默照的佳境。”(《默照》,页51-52)

我们检验本段文字:第一,以坐禅寻找默照,谓之禅,请问这不是一般共外道的禅坐吗?婆罗门教早就做了,但绝对和禅宗的直指人心无关,是渐修的路子。搞的是身坐。

第二,所谓紧法是运用意志力,松法运用的是意识,换句话说,意志力其实来自意识,有紧有松仍然是意识管制念头,就好像让杯水沉浊于底,可是一摇动杯子,浊污又再浮上,永远在捉弄念头而已,这不是拿石压草,移石草又生了吗?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修行经验,但为什么不能入定、开悟?因为症结不在意志力或意识,在于心垢未除,所谓修行为了修正行为与想念,去除贪瞋痴疑慢等心垢。心垢除了多少,心灵净化就有多少,因果昭然,心垢才是病根,怀让早就和马祖道一谈过了,岂可不知?

第四,我们都有无始无明,即遗传基因,不知不觉中搅动心源,妄心蠢起。要断无始无明,必须翻转藏识的无明种子,要在甚深的离执禅定中才能拔除,非有五地菩萨以上的果位,掀动不了无始无明的,岂是凡夫可能拔除了事?况且这位师父只在排除念头,不在消除念头,真是“时时勤拂拭”,常常惹尘埃。《楞伽经》对无始无明就有深刻的探讨,为什么不好好研究呢?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楞伽经》)

藏识是深层心理学,所谈的无始无明就是轮回的基因,也是我们此生带来的遗传。一般的修行大都在第七识的表面意识随机改变,改变第七识当然必须靠意志力,消除藏识的无始无明则需要禅定中的般若返照,难上加难。

事需渐除,断一分无明即增一分般若,《楞伽经》:“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打得念头死,不是要把念头压死,要在念头上分析,妄念一生对身心的影响如何?好好观察,下决心去妄向真,一步一脚印,把反省改变当成习惯,即知即离,即刻回复心的平静,宰制心态。真心正念一起,当知尊重执行,让正念发挥光与热,正心诚意上做工夫,做个好家长、好子女、好邻居、好国民,扩大影响圈,何等自在。

打坐观心在去恶,不在冥想,也是格物(观心)致知(见性)的一条光明大道!

(选自澄海先生《发现真实的自己——即是禅宗讲的本来面目》)

来源:网易佛学

下一篇:猴年,说说猴子的佛法寓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