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浅译(三)

2020-02-24 佛教经咒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浅译

梦参老和尚主讲(三)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现在这个法会还没有开始,就聚集了这么多诸佛菩萨,为什么没有说人呢?因为是在忉利天说法,不是在人间,没有国王、大臣、四众弟子围绕,因为在忉利天,没有神通是到不了,这都是有神通的。来的像云彩似的那样多,遍满虚空都是。因为上首弟子法王子是文殊师利菩萨,所以释迦牟尼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你看一看现在来这个会里头的诸佛菩萨以及天龙鬼神,这个娑婆世界的或者是别的世界的,你知不知道现在来了多少天、多少龙、多少鬼、多少神、多少诸佛、多少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我们有时候称为“曼殊师利”,有时候称为“妙吉祥”,有时候称为“文殊师利童子”,总而言之,翻译的名词很多,或者翻“妙德”,或者翻“妙善”,或者翻“妙吉祥”,都是文殊师利菩萨以他所修的业所感应而得的名。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他早已成就道业了,他行的六度万行是以智慧为最大的,德圆果成,但是他示现为菩萨,这一类的大菩萨都称为倒驾慈航。就像释迦牟尼佛,我们知道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他已经入灭了,入灭就是入了涅槃,涅槃了就不生不灭了,实际上他还在这个世间利益众生。

终南山弘扬律宗的道宣律师,我们出家受的戒以及现在所学的戒都是根据道宣律师所弘扬的南山戒律。道宣律师在唐朝威名远播,因此他感得天人给他送供。天人给他送供的时候,他就问这个天人:“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现在住到什么地方?”天人听他这么一问感觉到很诧异,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就反问他:“你问的是哪一位释迦牟尼佛啊?”他说:“就是在印度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只有一位,哪有很多呢?”天人说:“那是你看的,我们看的释迦牟尼佛太多了,以我的天眼观,都不知道有多少释迦牟尼佛,你说的是这位释迦牟尼佛在这儿入灭了,在这儿化现了;我看见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正在投生,正在做事。”

由此可知,我们所认为的,其实是我们肉眼所见的情况,天人看见的情况不一样。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这个时候已有两千多年了,四天王天他的寿命五百岁,我们人间五十年是他的一昼夜,我们人间的五百年是他的十天,两千五百年也只有他一个多月,他要是活五百岁,能见到很多,很长的时间,时间不一样,寿命不一样,他所认识的情况跟他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了。因此对于佛、菩萨,我们要以圣境来会,不能以凡夫的知见来对待。

文殊师利菩萨在各部经上都承认,观世音菩萨就不一样了,你到印度说观世音菩萨,没有人知道,地藏王菩萨更是神话了!在我们国土所说的大菩萨,在印度是不承认的,南传佛教也不承认,也不相信。

我在北京办中国佛学院的时候,南传国家派一位教育部长来参观,他到了法源寺,不进大殿门,我们大殿里头有尊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前面是八大菩萨,他说我们供这些鬼干什么?他不承认八大菩萨是佛,我们跟他解释,他也不进去,认为我们是外道,他们的殿里只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没有其它的。但是一般的小乘佛教也承认文殊师利菩萨,因为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故事很多。

文殊师利菩萨经常在佛前,一次遇到结夏安居时他没有来,因为他是菩萨,菩萨不注意这一类的事情,也不拘小节,他有菩萨戒,但菩萨戒没有结夏安居,随时都要利益众生。除了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是上首,文殊菩萨回来时,迦叶就问他:“文殊师利,你哪里去了?”文殊菩萨说:“这三个月我去三个地方,第一个月到波斯匿王王宫里去了,给后宫的宫女说法;第二个月我住到女孩子学校去给她们说法;第三个月我到妓女院去了,因为妓女最苦了,我去给她们说法。”

迦叶尊者一听就说:“你还是佛弟子?”他就拿起木鱼,集合所有的僧众,逼文殊师利,不许他再进寺庙,他还没打,文殊菩萨一个手抓住说:“你逼我哪一个?要把我哪一个撵出去?”他说:“我就是撵你!”文殊菩萨又说:“你看有很多的我。”迦叶尊者抬眼一看,整个寺庙全变成文殊师利菩萨,他赶紧把木鱼放下了,他撵这个文殊,那些文殊还是在啊!这是形容菩萨跟比丘不同的,不要拿菩萨来要求比丘。

有很多人说:“你这个出家人怎么不学学那些大菩萨?”我们怎么学得了?大菩萨具足戒、定、慧,我们要是做了就要下地狱了。因为他的智慧第一。文殊菩萨事例太多了,他降生有十种吉祥,所以又叫妙吉祥,大家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是法王子,智慧第一,绍隆佛种。所以佛问他:“你有没有看到,现在在这个法会集会的诸佛跟那些大菩萨、天、龙、鬼神有多少,你知不知道?”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我以我的神通力来测度现在到会场的究竟有多少天人?究竟有多少诸佛菩萨?给我一千劫的时间(这里是指小劫)也不能知道它的数。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不但你不知道,今天到这儿来集会的有多少,“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不能够详细确定有多少人。

这里有一个问题,以文殊师利来看忉利天,他一眼就望尽了,更不要说佛了,忉利天有多大,怎么能容纳这么多呢?文殊师利都不知道数字,佛都不能尽知,这就叫不可思议的妙了。而地藏王菩萨所教化的就有这么多,还有正在教化的,我们都算是地藏王菩萨教化的。我们念《地藏经》,念地藏圣号,我们算还是未度的;但是在那个时候,那是已度的、正度的,我们这些人还不算在里面。这是显地藏王菩萨的殊胜功德,让我们学这个法的时候先生起殊胜感,生起不可思议感。

如果大家学过《维摩诘经》,那间丈室容八万四千四十宝座,一个宝座高三万二千由旬,他那间小屋子怎么容得下呢?《华严经》上讲“于一毛端现宝王剎”,一个汗毛的尖一个佛国土,一个佛教化的宝王剎在这里头,小能容大,一多兼容,数字虽然多但是小大兼容,也就是显示不可思议的事。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我们不知道数目的这些诸佛、菩萨、天、龙、鬼神,都是地藏王菩萨久远劫来所教化的,这些人都成菩萨了,成佛了;还有“当度”,就是正在度的,正在度的不是指我们这些人,那些鬼神、天、龙都是正在度的,集会到这个道场来受度法。“已度”的就是已经成佛、成大菩萨了,成了菩萨自然就快成佛。“当度”的就是鬼神,“未度”的,我们就在“未度”之处,或者是参加那个胜会的,还没有得成就的。

“已成就”当然指诸佛了,已经成就佛果。“当成就”,那些菩萨都是当然要成就佛果的;“未成就”,那些天、龙、鬼神还没有成佛,现在还在修行当中,还在行菩萨道当中。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文殊师利菩萨是很明白的,他是替我们这些未来的众生请问的。

未来世的众生,他听到如来的这些诚实话,他们不会相信,一定会怀疑,因为是佛说的,他显然接受了,但还不免生起谤毁:“可能嘛?不可能有这种事!因为度了这么多人,他自己还是比丘身,现在还没有成佛。”大家看见地藏王像都是比丘像,哪一尊地藏王菩萨是现菩萨像?没有,都是现比丘像,所以他们一定要生谤毁的;“信”功德无量,“谤”罪过无边。

这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请说地藏王菩萨功德,“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在因地修了什么法门,发了什么愿,而能得到这种不思议的果?度的这些人就是他所感的果。这里头有信还有受,要能够信受奉行,受者就是领纳、接受、承担。我们有很多的道友诵《地藏经》,就是信受而奉行。虽然是勉强受,但是他一边念一边怀疑,念到鬼神还会害怕,把它当成真鬼了,以为是害人的那种鬼。

“世尊,可不可以把地藏王菩萨怎么修行的法门教给我们,他发了何愿?能成就这么大的事情呢?”这可以这样说,凡是来法会的那些菩萨,每一个法会都分上、中、下三等,有的他信了,不但理解而且身体奉行,当时就有证得的味道,他听了觉得非常的雀跃。比如弘一法师听见静权法师讲到〈嘱累品〉,放声大哭,经也听不下去了,大家问他怎么回事,情感上他激动的控制不了自己了,这样他能不信受、不弘扬、不奉行吗?

有些人虽然听了,但是心里七上八下,半信半疑,有些人跟我一起念过《地藏经》,到现在还是常常跟我抬杠;还有一类,他不但不信、不行,还要谤毁。

小果声闻不顶受奉行,可是不会谤毁,因为他知道因果;但是天龙八部就不同了,他们容易生谤毁,他也有点小神通,不见得能够信这类事。

文殊菩萨在会场上看到这些天龙八部,说他们都是地藏王菩萨度的,文殊师利的他心通也不是一般的。还有末法的众生,这种殊胜法门对末法众生最好了,末法的众生都闻而生信,信而不疑,能够如教奉行,就功德无量了。

有一位居士,不晓得他有没有受过戒、皈依过,他问我一件事情:“像这种经书我们在家里看不行吗?不到寺庙里来听成不成?不需要人家解释。”我说:“为什么?”他说:“有的老师的解释我很明白,有的老师越解释我越胡涂,不解释我好像懂了一点,他一解释我听得糊里胡涂的,如此不听不是好一点吗?”我说:“佛陀教我们闻、思、修三慧,你自己看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看过就忘了,听一遍比看三遍还要领略得多。”他说:“有什么根据啊?”我说:“有,《楞严经》就这样讲。”

《楞严经》在抉择二十五圆通的时候,一样也是文殊师利肯定了,选择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于是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眼、耳、鼻、舌、身、受、意,别的都是八百功德,除了耳根一千二。为什么耳根有一千二百功德呢?眼睛后面看不到,鼻子闻前不闻后,离我远一点就听不见、看不见了,鼻子也闻不到;耳根可不同,耳根听的是圆的,在八方随便哪一边的声音它能听得到。有些人一入耳根永不忘记,凡是入耳的,听一遍跟你自己看一遍绝不一样,更不要说他解说的义理,他念一遍你听到了,跟你自己看的不一样。

因此能够参加佛的法会,那是更好,听佛亲自宣扬地藏菩萨的功德,信心就坚定了。佛也顾虑未来的众生,因为这个法甚深难解,说他度了这么多众生,恐怕众生怀疑,所以先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功德。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文殊菩萨请佛说地藏王菩萨的愿,和他所修行的行门,佛先赞叹他的功德,而后再说他的行和愿。功德有大有小,果位上的功德也有大有小,佛用譬喻显这个功德果位,说地藏王菩萨成就菩萨果位以来所做的功德,就像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一样的。

佛化的国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四大部洲算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叫中千了,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这么增加三次,总合起来叫三千大千世界。这一个世界里头所有的草、木、丛林,稻谷、麻、竹子、苇,山、石头、微尘,一物一数,一个作一恒河。

印度称恒河为“天上来”,说恒河的水是从天上来的,因为它的河水长,河沙非常的细,其细如面粉。恒河沙的那个沙粒分不出颗粒,我倒过,你用手捻一把,跟泥巴差不多,又把这个恒河沙子一沙作一个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之内一个微尘作一劫。这一劫时间之内所集的微尘,一微尘又作为一劫,这个时间太久了!说地藏王菩萨证了十地果位的时间,千倍多于上喻。

一般神仙的数字,文殊师利菩萨都知道,不需要一劫了,马上就可以答覆出来,连文殊菩萨都要经一劫还算不尽,佛都不能知,这个数字太多了!“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就是说地藏王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还有一段时间,那个时间也很长吧!从他最初发心的时候,乃至于他证得了声闻果位,证得了辟支佛果位,有很长的时间。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总说地藏王菩萨的功德,只能拿“不可思议”这四个字来代替了,用我们的心是思量不到的,大家集体的智慧谈论也谈论不到的,这就叫不可思议。凡是说到不可思议,就是微妙的境界了,就是难知了。这是说菩萨的威神誓愿不可思议。“威”,勇猛威力,“神”,就是妙、玄。我们说神通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表现出来,很神了,只是这个涵义。

还有他发的誓、愿,愿是初发愿,誓是坚固的愿,这个愿力必须要做到的叫誓,这是誓愿力,这些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后半卷,说到菩萨的功德,赞叹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十轮经》的好疑问菩萨也向佛问说:“地藏菩萨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究竟做了什么事?都成了什么的功德善根?”这三部经是配合起的,《十轮经》说的很多,每一样都形容他的功德海。这种形容上的最高境界都是达到不可思议,像我们凡夫更测度不出来了,这是佛跟文殊师利菩萨说的。

文殊师利菩萨说完地藏王菩萨的功德,就说他的效果,下面一段就说地藏王菩萨,你要是信他,听到他的名字,我们会得到什么好处?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他当有一百次生到忉利天,永不堕三涂。仅仅是闻到名字,赞叹、瞻礼、称名、供养,或者是请尊纸像也可以,请尊木头雕的也可以,请尊泥巴做的也可以,或者你自己拿泥巴捏一个也可以。

〈圣德录〉中间有一段故事:有一个人在路上捡到一个坏的手杖,这个手杖头雕的是一尊地藏像,他感觉把菩萨像丢到地下太不尊敬了,就把这尊像拿回去供在那儿,但是这尊地藏像已经烧得很黑了,很不好看,很不庄严。后来这个人病死了,到了阎王爷那儿去了,阎王爷要治他的罪,地藏王菩萨就来了,不过不是殊胜威德庄严的,而是黑漆漆跟他那个木棍上的像一样,这个比丘就跟阎王爷说:“这个人是我的护法,是供养我的,因为他供养我的关系,你把他放回去吧!”

阎王爷见到地藏菩萨来了就站起来,这个人在那儿看着,莫名奇妙的,他不认识,“那儿来这么样一个比丘?”等他回到阳间来,忽然间看到他供的手杖上头的像,“原来就是这一尊像!”只是供这尊像也是有作用的,所以只要我们心诚、恭敬,纸像也好、木雕也好,你念《地藏经》把他摆到头前,功德效果也是一样的,就能够不堕恶道,就能够出离苦难了。

在〈三宝感应录〉的要略里面也有这么一段记载:唐朝的时代,益州的法聚寺,有幅地藏王菩萨像,这尊像是坐一个床上,高约八、九寸,这尊像经常放光明,在唐朝麟德二年的时代,地藏王菩萨像放光的情况传到长安,在这一年的八月份,皇帝下命令,照这尊像再画一幅供到宫廷里面。这样一来,长安城所有信佛的人大家都画、都供养,无论画多少次,无论谁供养,一律放光。

为什么地藏王菩萨有这么大的威力?有这么大的感应?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地藏王菩萨成就他累生的誓愿以来,时间太久了,功力太深厚了,誓愿太大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有的人就认为说地藏王菩萨永远成不了佛,因为地狱永远不空;我说,地藏王菩萨早成佛了,地狱没有的,真有地狱吗?

不错!有六道有轮回,在般若义上看,一切诸法是缘起性空的,是众生的执着;但是你做的业,业果不亡,确实不虚的。如果像凡尘这么执着,佛到了那个果位,像是人间的名利,说:“这个佛名望高、地位高,成了佛就究竟了。”这是凡尘的思想,佛得报我们的恩啊!他的成佛是我们帮助他的,如果他不度众生、不行六度万行、不利益众生能成佛吗?每个佛、菩萨要是不利益众生不能成佛。大家看看〈普贤行愿品〉的第九大愿“恒顺众生”经文是怎么说的?我们经常的要报众生恩,就是这个涵义,不要执着。

但是现在讲的不是理,你心里的观想也特别重要的,不要一讲《地藏经》,地狱的名词说多了,就想:“这里有我们一份吧!”这里没有我们的份,我从来没想到我会下地狱,干什么想下地狱?天堂都不愿意去了,还要下地狱吗?经常想的极乐世界、净佛国土,说:“想行吗?”想就是行了,十法界都是想的!不过想的方法不一样,要修观,要行持。

《金刚经》上讲:“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但是现在我们的业果没空,我们莫造业,造业要下地狱。其实你造的业也是幻化的,下到地狱也是幻化的,现在你的肉体就是幻化的,这是深一层的涵义。地藏王菩萨的境界就是这样子,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一实境界,二种观行”怎么解释?应该对照着来解释,不要从现象上看,要以真如实际的理体来看。

所以这些“威神誓愿不可思议”,地藏王菩萨是以圆满究竟证得了“一实境界,二种观行”,他度众生要是经常像我们这样着众生相,有情又有爱,那就不是地藏王菩萨了。还有,“地”是心地,“藏”是含藏无漏性功德,人人都是地藏,人人都是佛,以这种心情来读《地藏经》,就没有恐怖,没有颠倒梦想了。

现在我们道友们有很多人读《地藏经》,近半年来的感应很多,也有很多的事实,但是这只是小感,不是大感,真正要求到大感应,那就是加持我们利益众生。怎么样利益呢?把地藏王菩萨功德向每一个人赞叹宣说,这就是报答地藏王菩萨,使地藏王菩萨更加持我们,也使一切人都知道、闻到地藏王菩萨名号,减少罪业。

前面讲闻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都不会堕恶道了,那我们就都让一切人闻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使人人都不堕恶道。不是你把这些人都感化,而是你能有这么一个心,发了这么一个愿。地藏王菩萨最初也是从发愿来的,当他没有成就这种威神誓力的时候,不也是从发愿来的吗?我们现在效法地藏王菩萨,也可以这样发愿,也能得到这种利益、神力。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前面讲地藏王菩萨度了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众生都成了佛,成了大菩萨了,还有那么多的鬼王、天龙八部。诸佛菩萨是已经成就的,这些鬼王是还没有成就的;后面佛给坚牢地神授记,那些鬼王将来会成佛的。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平等的眼光观照,来显现地藏王菩萨的殊胜功德。

地藏王菩萨度了那么多的人成佛,他怎么能够有这种殊胜功德呢?刚才我念的这一段经文就是说地藏王菩萨最初的发心因缘。佛教讲任何事情都讲因果,但是最初的因最难了,要碰上因缘,还要你自己的善根成熟、发现了,才能发起这个善因,但是发了心,遇到了挫折,不论经过多少劫、多少年、多少代都没有关系,只要这个种子种下去了,到了一定时候它会成熟的。

这是说明地藏王菩萨最初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面前发的心,在发心修行利益众生的时候,是在不可说不可说劫之前,“劫”就是时分的意思,他最初发心想利益众生的时候,或者学佛道的时,与现在距离的时间是不可说不可说劫之久。那个时候他是做什么的呢?他是一位长者的儿子。

在那个时候有一尊出世的佛,叫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地藏王菩萨在那个时候发心,就发这一念心,信佛了。他的发心是看见佛的相貌好、长得庄严,他产生欣跃心了,他也想得到佛的相好,就发了这么的一念心,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生生世世的来修行、来发愿。

我们现在大家闻到地藏王菩萨,讲他过去因地修行当中的一些事情,是让我们也来学习的,让我们也这样做的,随着他发心。这是讲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一定能结菩提果,所以现在地藏王菩萨虽然是没有成佛,但他肯定会成佛的。说地狱永远空不了,那是我们所看的,地狱实际上是没有的,从体上来认识是没有的。我说这句话,大家就用世间相来认识吧!有些人没有看见过监狱,因为你的六亲眷属没有犯罪,用不着到那里去探视,监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你并不知道,就算看到监狱门,你也不知道监狱里头是什么事,没有那个业你是看不到的。

这跟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一样的,你没有地狱业,永远见不到地狱。有些人曾经见到鬼,他就相信绝对有鬼;有些人从来没有见到鬼,就绝不相信,就是意要遇到鬼也得要有那个业,没那个因缘,你想见也见不到。大家懂得这个意思,就知道初发心的功德。

《华严经》这么记载,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初发心的心跟成佛的心,“如是二心初心难”,这两个心我们看见的是成了佛的心,佛说:“这个容易,只要发心一定能成就”。

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劝,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后遇见挫折也会退心的。今天有人间我这么一件事,有位吴姓弟子,昨天晚上八点多钟,在八十八街出了车祸当场死亡,他皈依我还不到三个月,却遇到车祸死亡了。他夫人的内心就有点怀疑,她感觉到自从他信了佛之后,烟也戒了,表现特别的好,为什么这个时候忽然之间会撞死?我们往往一遇到挫折的事情,信心就打了退堂鼓,好像没有得到加持似的。

我说:“因为他信佛的时间很短,种子才刚刚种下,还没有转动,业果已经成熟了。”大家都看到过出车祸的,错一分钟、晚一分钟或者速度快一点、慢一点都可以过得去;遇到车祸的,有的不严重,有的很严重,有的从来没出过车祸,一出车祸就死亡,这是各有因缘,不是一定的。

所以说发了心不是没有变化的,如果你发了心,环境突然变化,家宅平安,事事如意,你的信心逐渐增长,那是你的福德,你积累的福德能够有这种善因;有些不是这样,刚信佛,挫折事就来了,很多的逆境全来了,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鬼怕恶人”,杀牛、杀羊或者杀猪的屠户,他拿着那把屠刀,什么也遇不见,他也不信邪,你说他那个报好像也没有报到身上,从来也没有找他,好像没有因果,恶人反而得到善报。

有句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感觉到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了。“好!我从来没有拿过屠刀,我当了这么多年和尚都还没有成佛;他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哪有这种道理?”这是说他放下屠刀从此向善,他将来一定能够成佛。但是放下屠刀后,可不像他拿着屠刀时,鬼也不找他,他的事业也很顺利,要是放下了屠刀,他的事业就不顺了。以前他是恶人,人家不理他,那个业报还没有成熟;现在是善人了,该还债了,还债的时候就不舒服了,又退回恶人去了,下地狱的都是这等人。

比如说,我们以前最初心里头信佛信得很恳切,到晚年不信了;不但不信了,吃了一辈子素,要死的时候吃荤、妄语、两舌、恶口,什么都犯了,什么原因呢?这个因果错综复杂,就是他最初发心的时候就不是真心,投机取巧。所以说在佛门投机取巧很危险,因此到了晚年涵养不够,没有那个德,业报就全来了。所以我们说一发心就成佛,这个发心很不容易,发心得真发心,发什么心呢?利益众生。

“师子”,狮子很凶猛的,他动作很“奋迅”,“奋迅”就是奋猛的意思,为什么拿兽来形容佛呢?这是比喻的意思,说佛在因地当中做功德利益众生是很猛烈的,以他的威神力压住众生的妄想心。我们度众生有时会后悔的,师子奋迅则勇往直前,绝不后悔。假使我们做布施,舍心很重,施舍的人自己的生活都困难了,后悔了,说:“我该留一点,该把产业留下,不该这样舍。”一后悔,前功尽弃;并不是过去舍的功德没有了,是要打折扣,同时道心渐渐也退了。所以应该像狮子那样子,一直到佛的果位,永远勇往直前,再不后退了。

“具足”,具足什么呢?“六度万行”,我们把六度说成万行,包括相当多,说布施度,布施就包括了财施、法施、无畏施。

“如来”,就是佛了,“如”者是如如不动的意思,“来”是来即不来,

“来”是动,“如”是静,动静一如的意思。佛利益众生,他在《金刚经》说,他没有作意的,不像我们众生有作意的,他是应众生的机缘而现。就像我们这个心,你在这儿静静的,人家一叫你,你就动了,叫你的这个声音与外面的环境称为境,你的心被他一叫就动了,就随了那个境,这就不是如来,心不能够转境就是众生;心如果能转境,外面不论是什么境界相,你的心不动,安安静静。

“万行”是因,“如来”是果,万行是修行、做好事的时候,培育成佛的佛国,那是因。如来是证得的果,这是由于他利益众生时候像狮子那样的猛力,任何的挫折都不能退堕他利益众生的心,因此他的德号叫“师子奋迅具足万行”。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这是他最初发心的动机,他见了佛,看见佛的相好。像我们在座的诸位,过去有没有见过佛?都见过,不晓得哪尊佛,太久了!怎么知道呢?《金刚经》上说,你听见《金刚经》这个名字,乃至于你能够见到这部经,都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都是千百亿佛所种的善根,你在很多佛的面前种过善根了,今天才能闻到《金刚经》或者闻到般若部门经典的名字。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等,大乘经典的名字大家差不多都闻到了,而且每一部经的功德都是非常的殊胜。

同样的,你听见地藏王菩萨一个名号,这个功德都不是一生、两生种的善根,没有这个缘,听不到这个名字,大家往往不注意这个殊胜因缘。现在佛经印很多,不过,地球上现在有五、六十亿人,真正能够看到《地藏经》、看见佛经的,我看数字还是很少,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没有。整个世界信佛的人有多少呢?不到五亿。因此要相信这个殊胜的因。

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在诸佛看来也就是一念之间。“时无定体”,时间没有一定的,是依照我们心力而定的。当你看连续剧看到高兴的时候,瞪着眼睛看,两个钟头过去了,不会感觉疲劳,还希望它能够演长一点!当你看一部小说看到高兴的时候,两、三个钟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反过来说,当你不高兴的时候,仅仅是一刻钟却感觉相当长,等飞机或者接人,或在马路边上站着等谁出来,你来回走,很着急,“怎么还不出来?”本来时间不长却感觉到时间很长。

时间是依你的心而定的,当你成了道,悟得心体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时没有体,就随你的心。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朝生暮死”,看水上的蜉蝣,早晨生,到了上午太阳一大就死了。天人看我们人的寿命就跟那个蜉蝣一样的,其实一个人只要心正,只要做好事,时间长短都没有关系。不可说不可说劫,乃至无量数劫才成佛,大家以为很长,你到成佛的时候回头一看,很短,好像昨天的事一样了。

我现在回想起六十年前的事就如同眼前,年轻的小孩子盼着过年,老年人感觉到一晃就过年了,小孩子的一年可长了,他一天天盼着怎么还不过年?我们北方要是过年,会穿新衣服,吃的也好、玩的也好,也不用上学,因此小孩想过年,老人就不是这样子。

所以不要把时间的长短看得很畏惧,最好是没有畏惧的心理,你修就好了,不要去计较,不在那个境界上,用心去转变,你的心才能坚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证明了你的发心并不坚定,时间长了就畏惧了。最初我坐监狱,要判我三十年,吓都吓死我了!那时候没有判期限,等到过去了,三十年,五十年也没有关系了,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什么事情要是看破了,放开一下,什么事都没有了。

这是讲地藏王菩萨的发心,现在是我们的发心,我们要学地藏王菩萨发心,我们也发心。发心不一定,有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有的看见无常,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位弟子,一个钟头前他还好好的,汽车一撞当场就死亡了,过两天再一烧,烧完了,就没有了。大家要观无常,他年纪轻,身体满强壮的,才三十七岁。

有无常的心理,你就不要等待,听了就去做。这部经是让我们去修行的,每一品都有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都念《地藏经》,但是你知道它每品的修行方法吗?每一品都有,第一品让你学习地藏王菩萨的发心,让你们见到佛的相好,见到地藏王菩萨的实相,还可以看到众生苦,看到无常,你说:“我想厌离无常,想得常。”不生你就不死了,生了必死,出生了就注定你死亡,但是怎么死却不一定。怕死就不要生,只要不生就没有死了。

不过没有办法不生啊!你就学佛,像佛涅槃了就不生不灭了,你自然就不会死了。你观空,一切诸法不存在,本来没有生灭、没有生死。

这位长者子就是地藏王菩萨,最初发菩提心的动机,因为看见佛的相好就发心了,发心想得到。我们人人都有这个愿心,看见一点好事都想得到,想得到你就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得到的。他对着佛这个相,心里说:“为什么他的相是这样?为什么我的相是这样?为什么他的相比任何人都不同?”就起了疑心,就问他说:“佛的相是怎么得的,要怎么样做才能得到?”要是指印度释迦牟尼的报身说,佛的相是千福庄严,因为他有百劫修相好,要是照卢舍那的法身说,八万四千好,乃至于无量好。

他说:“你做了什么事?发了什么愿?得到这样的相?”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他:“你想证得这个身是可以的,你去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先把众生度了,就可以增加相好。”

前面讲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苦处太多了,比如害病的病苦,求不得,怨僧会、爱别离。从台湾来这里的,大家都有过一段爱别离,离开妈妈、离开家跑这儿来,在这儿是异国,就算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还是异国。你不是生在这里,这里不是你的祖国。

每个人都有别离的痛苦,也有其它的苦,要把这些受苦的众生都度了,你才能得到这个相好。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这是地藏王菩萨第一次发愿,不过,还没有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后面还有发愿,这一世是男子身。

有位居士问我:“地藏王菩萨尽变成女的,怎么不变成男的?”我说:

“地藏王菩萨最初因地的时候是做长者子的,后面才做婆罗门女光目。”

“际”是边际的意思,“未来际”,未来际是没有结束的,哪有边际呢?就是他的这个愿,“尽未来际”,永远的不计时间,不管时分长短,反正尽未来际,未来还有未来,未来无边无际,未来是不停止的。三际本来不存在的,过去没有了,现在过去了就是未来了,我正说这句话是现在,这句话一听,过去没有了,哪一个是未来?我正说话的时候就是未来。

未来定不出来,三际也是不可分的,勉强的说这是现在,是今年的现在,正说话的时候就是现在,可是这现在不存在了,没有了,哪个时候才是现在?这个界限划不清楚,你刚说的这句话过去了,过去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什么时候是未来?我们有些问题是没有经过思考,没有动过脑筋,你去参,开悟了你会得到的。

“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我们认为人、天比地狱、饿鬼、畜生好得多,阿修罗是哪一道都有,人间的恶人就是阿修罗。在街上抢钱,无缘无故打死人的那个就是阿修罗,他不是人,没有人性了。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众生,就是在这六道之间来来回回转,有一些人不承认六道轮回,因为他只知道人道,以为人不会变畜生的,信基督教、天主教的人不信轮回。

我有一次跟他们辩,他说:“我们不信鬼神、不信轮回,没有轮回!”我说:“基督耶稣怎么到人间来的?”他说:“他是从天上来的!”我说:“他的弟子把他告发到监狱,他被钉到十字架上,死了上哪儿去?”他说:“上天了!”我说:“不是断灭的?”他说:“不是断灭的,又回天上去了。”我说:“天上到人间,人间回天上,这就是轮回。”

像我们从中国到美国来,这也叫轮回,轮了一道了,现在你已经到这儿来,完全变了。这儿的生活方式,一切的文化跟以前不同,在现世之中就轮回了。你们大家的福报好,我的罪业重,我住了几十年监狱,我也轮回了,那就是地狱!要另外去找地狱吗?在人间相就是佛经上所说的诸种种相,一样的。以前很多人都是这种感想,说地狱一定是在地底下十八层,大家看一看《地藏经》,在阎浮提的西方,我们去极乐世界可能要经过地狱,因为它在西方!不过这是意识到的,你看不到,我刚才说了,没有这个业是见不到。

地藏王菩萨是为了度六道众生,但是度六道众生没有那么简便,很不好度的,这里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有,晓得哪一位是化身的?劝人家信佛、念经、拜忏的,说不定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地藏王菩萨化的身比我们现在地球上的五、六十亿人多得多,他度的人集合起来就那么多人,当然不只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个地方,无量的世界,在这虚空中的很多世界。

你必须有善巧方便,没有善巧方便,你度了他,他不是那么听话的,此中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不是很容易度的。

我们大家都有这个感觉,当你劝不信佛的六亲眷属信佛,他不信,还不如度别的众生,度你身边的众生很不好度。

什么叫“众生”?在佛经当中说:一者是众人共生叫众生,大众共生的。因为在这个世界刚一成立的时候,就在虚空中,所以地球上什么都有,因为虚空什么都有,虚空不是空的,里头含的成分太多了。组成虚空的时候,光音天的人下来玩,看见地上有一种地肥,他一吃这个地肥就飞不起来了,因为是共同而生的,那是化人,没有男女,化现生的。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大家说念佛到那儿去,没有父母,在莲花里化生。我们这个世界上现在有没有化生人呢?有,你没有缘不认识。

像在终南山里头有些老修行他见到化生人,来自别的星球,语言不通,但是他修得三昧、修得神通了,就能跟他共语,反正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了。就像我们这个世界的共同语言,你也没有办法沟通,现在到了美国,我们都是学英语,以前如果没有学的话,语言的隔阂很大。这是一种众生,就是共同而生的。

还有一种是众缘假合而生的,我们现在是众缘假合,父精、母血、地、水、火、风所组成,这些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无自性,也就是所谓坏性,凡是可坏的东西,没自性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这叫做假合。我们经常讲四大五蕴假合,地、水、火、风,和色、受、想、行、识五蕴,说这些法合成了才有这么一个人,这是和合生存的。

 “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这是说地藏王菩萨从他最初发心以来,虽然经过的时间很长,但是众生界没有尽,他一直在因位做菩萨,因为他度众生是尽未来际的!未来际还有未来际,未来际是尽不了。

这是释迦牟尼佛跟文殊师利两个人的对话。释迦牟尼佛对文殊师利说,地藏王菩萨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前立了这么一个愿,经过了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的长时间。 “那由他”是印度数量的一个名词,在我们这儿说是亿,这个亿就像万亿那样子,有时候也翻“不可说”,“不可说”这个数字就不能再计算了,经过这么一个长时间,就是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时期来说地藏法门的时候,已经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了。他不仅发这一次愿。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

“阿僧祇”翻为“无量数”,无量数就是计算不出来的数字,说不可思议;一个不知道数,两个不知道数,到不可思议的无量数。

 “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在过去不可思议的阿僧祇劫,到了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一尊佛的时候。那尊佛的寿命就活了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佛的寿命这么长,众生也是这么长,这距离在我们这个世界算起来就太久了!

怎么知道佛的寿命那么长,那个世界的众生也那么长呢?释迦牟尼佛活了八十岁就入涅槃了,因为我们的人间是百岁,距现在两千多年了,现在的人寿命活百岁的人已经不多。但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寿命是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在降生?我们种的因缘也久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流转得太长了。

“觉华”,“觉”是果,“华”是因。“定自在”,有因果都能够自在,自在是因三昧而得自在的,“如来”跟前面一样。佛的圣号要是讲起来太多了,大致知道一个佛,他因什么德号要利益众生,视当时的情况而定的德号。这个“定”字,佛在《楞伽经》讲“楞伽常在定”,是说佛在度众生的时候,做什么事都在定中的。

我是没见到佛,以前我有位老师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虚云老和尚,他的威仪特别的好,我在鼓山四、五年没有看见过他的眼睛,我问他说:“老和尚您常在定吗?”他笑了说:“没有!我哪有那种定力?”有定力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他心里头都是在定中的,就是不被境转,这是指佛说的。我是举这么个例子,这是我所见到的。

有些定力好的人,你看他在这儿也应酬,也跟你谈话,他又在那儿入定的。我们脑子里头有多少的线?我们可以拿录音机来比,那里头有很多的线路,我们的脑子也是这样,这个思想眼你说这句话,另一个思想则想着别的事情,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着这个的时候又想别的事情。你要是能把所有的思路集中成为一条线是很不容易,集中的时候又能放出去很多条线,这叫做出三昧而发智慧,做一切事情而不离定,能收能放,这必须是大菩萨,非得到三昧不可,没有得到三昧是没有这种功力。

下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浅译(一)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