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是最好的得到

2019-03-25 智悲德育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放下“我”,是最好的得到

提起佛教,许多人马上想到影视剧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人生皆苦。”那么,我们人生的一切苦,到底源于什么?印度寂天论师给出了答案:“执我唯增苦。”你可以观察一下:当自己痛苦时,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也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它来自哪里?

对“我”的执著。

《修心七要》也提到,自己遇到的一切痛苦,应该归罪于我执,而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这一点,以前我上学时不懂,只是模模糊糊觉得,痛苦应该跟心有关。直到出家后才明白:痛苦不但跟心有关,更与“我执”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人,谁都不愿意受苦,愿意快乐,可命运很少会按着这种轨迹前进。当我们遇到坎坷不公时,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试着了解痛苦,找出它的根源,然后想办法解决它。

若想根除我执,首先要观察一下:每个人执著的“我”,是不是真的?

这个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有群人世世代代住在一个洞穴里。从出生起,他们就如囚徒,被铁链锁在固定的地点,甚至还被锁住脖子,不能回头或四下张望,永远只能面壁。

在他们背后,一群人每天举着火把来回走动,身影投到墙壁上,成了大家唯一能看到的精彩世界。他们每天看着影像,久而久之,认为这些是真的,从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光明世界,更没人想要脱离这种困境。

一天,有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沿着光走出洞穴,生平第一次见到光亮。他克服了最初刺眼的痛苦,看到阳光下的一切,才知道洞壁上所见都是假的。他庆幸自己的解脱,并怜悯同胞,义无反顾地回到洞穴,解开同伴身上的束缚,向他们说出真相。没想到,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大家嘲笑他,认为他疯了,最终用乱棍打死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人们一向认为真实的东西,可能最不真实。走出洞穴的人,明明见到了真实,为什么不被大家相信?这正应验了《红楼梦》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们一旦把假当成真,真就成了假;一旦把没有当成有,有就成了没有。

众生执著的“我”也是如此,看似存在,但只不过是洞壁上的影像。既然“我”是假的,什么才是真的?

无我。

断除“我执”,不但可以减少痛苦,还能接近万法的真相——空性。

对于空性,有些人不理解:“佛教天天讲空,如果一切都空了,生活、事业是不是就别管了?”并不是。所谓空性,是指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本体是空,但显现上仍存在。所以,该做什么,还是要做。

但在做的时候,因为懂得空性,私心少了,天地就宽了。《吕氏春秋》中说:“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意思是,天无私,才能遍覆世界,如果它有私,只能遮盖部分地域;地无私,才能承载万物,如果它有私,只能负荷少数器物;日月无私,才能普照世间,如果它有私,只能偏照一方;春夏秋冬四季无私,才能正常运行,如果它有私,四季就错乱了。

人应当效法天地,断除执“我”的私心。其实,不论小事大事,小到家庭内部的争吵,大到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我”。古人发明的汉字,实际上很有趣。“我”字里,就藏着一把伤人的兵器——“戈”。只要有了“我”,既会“戈”别人,又会“戈”自己。

既然“我”是假的,执著它唯有痛苦,那快乐的唯一途径,就是放下“我”。而放下“我”的所有方法中,最好不过的,是利他。

利他心被强化了,自利心就淡化了;自利心越淡,利他心越明显……如此,在增上利他与弱化自我的交战中,痛苦会日渐减少。这种境界起初可能难一点,但只要经常放下自己,多考虑别人,久了,你会感觉到:这是最快乐、最放松的心境。

——《你在忙什么》

下一篇:【瑜伽禅】体验课:语言瑜伽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