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修行:净土大经笔记(五)(第七集)

2022-10-17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大经笔记(第五部)(第七集)2018/3/8香港佛教社文件名:02-047-0007

师父,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和我一起做三皈依:一个李悦存年,我的弟子苗银,从今天起皈依佛,双足受敬;皈依佛法,摆脱欲望和尊重;皈依僧伽,受众人尊敬。一个李悦存年,我的弟子苗银,一直活到了今天,并且已经皈依佛了,他是双足受敬的。皈依佛法,摆脱欲望和尊重;皈依僧伽,受众人尊敬。一个李悦存年,我的弟子苗银,一直活到了今天,并且已经皈依佛了,他是双足受敬的。皈依佛法,摆脱欲望和尊重;皈依僧伽,受众人尊敬。

请看《大经科注》,第141页倒数第七行。括号里有一个小小的“七”字,“清初彭绍圣中的一个俗人说”。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段时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游,在马来西亚过年。回来后,同学们最关心的是《无量寿经》。你想继续吗?我说我们会继续。可能要多花一点时间。原因是什么?正如你今天看到的,我戴上了眼镜。这是第一次。如果不戴眼镜,这个经典的字就看不清楚,模糊不清,说明人老了,真的老了,体力不支,休息时间长了。我能在我身上看到老年人的这些病态,我无法拒绝老。所以我以后再讲,慢慢讲,不要着急。大多数时候,我拒绝它,礼貌地拒绝演讲,礼貌地拒绝演讲。我甚至不做任何题字。同学们看到我的时候都以为我身体很好,其实和年初比还是有差距的,更别说去年了。这是上天给我的信息。这个信息很重要,就是人要知道前方的路。学佛63年,讲学60年,你确定会死吗?不确定。我该怎么办?老师教我看透,放下。今天,不允许我不看透,不允许我放下,不允许我完全放下。只要一部佛经和一个佛号,就能确保我活得极乐。我这辈子没有白来过,我是为广大同修作证。

这个方法很独特。念旧在佛经开头告诉我们。他在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个大段的序言里讲了十段。今天我们学习第七段。每一个字都很重要,一个字都不能疏忽。这一段是关于怀念旧的。开头引用彭绍声中一位俗人的话:“此经论述甚少,故无好书。”自古以来,景宗很多人在《阿弥陀经》年读书,死了很多人。据《无量寿经》,学生不多,很少见到。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没有善本。“连公老人悲智双运,各案同语。他完全融入一念,一心念佛,取万德。这是嵇的至尊宝书,饶毅来的时候,是以前圣贤之后的公会收藏。弃屏宿命,关三年,清坛附魔,淡然处之。经过十次修改手稿,方清成功了。慧明老僧证实慈舟在济南说话,亲自为判官。梅御钟广播了这部经,称它为最好的书。在序言中,他称赞说,“要精确明了,有理有据,原文翻译没有意思;没有从原文中溢出的句子,使之明亮清晰;复杂繁琐使其简洁;乱使其严;孤陋寡闻,使其完整;漂亮是必须的,诚实也是必须的.尽管你想得到一本好书却得不到,但你就是得不到。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传遍了全世界,看到了,听到了,欣喜地接受了,行动起来很有经验,也很有光芒,一直在照看这个世界。是一本无限长寿的好书,在此颂扬。这真是一件大事难逢的因缘。"

阅读旧段落中所说的内容。为什么自古以来修净土的人很少遵循《无量寿经》法则?原因是《无量寿经》有五个原译,现存。在《大藏经》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十二种书,其中七种已经失传,现存的只有五种。这五种是在中国翻译的,经文上有很多疑问。刚才我们读的这段经文提出了很多问题,所以这段经文缺少善本。夏莲居老居士花了十年时间收集了五个原文译本,即五个译本互相借鉴,又写了一个新译本。这是经典。夏莲居老居士花了十年时间,我们才真正理解它,并感到快乐。夏莲总是鼓励我们学习这本书。这本书解决了历代祖师、大德、大善知识分子的一切疑惑,为纯宗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可以说这一代人修行净土,净土生存,有大福报,能遇到连公的会书。我们不必问莲花是谁。我们可以肯定佛菩萨还会再来。如果佛菩萨没有再来,就没有办法变成这么完整的经。此经绝对是佛说的经。佛修了一万两千年的佛法,佛的所有经典都会慢慢消失,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去学。最后消失的是这个经,这个经是最后消失的。众生皆有重业,业是积累的。佛陀佛法的终结是一万年。如果我们在这一万年里积累了业力,那我们就麻烦大了。希望大家积功消业。没错。

我给大家做个榜样。我早年不认识景宗,我跟他学过哲学。他给我讲了哲学入门,最后一个单元是佛教哲学。那时候我还小,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的哲学从何而来?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却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话我没听过,但是我对方老师有信心。他不会骗我,他会教我最好的,所以我毫不怀疑,完全接受了他们。接受了这个之后,缘分很独特,佛菩萨安排的。然后我就接近了张嘉大师,他为我奠定了基础。李老师把经典著作传给了我。我想学所有的东西,为了被教导的无限快乐。要知道,永远是个《大藏经》。老师告诉我,就算你活一百年,也学不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我在经典中不得不选择的。我选择什么?《华严》,《法华》,《楞严》,《般若》,《法相》,都是我选的。我的兴趣就在这方面,忘了生死,忘了出三界。李老师提醒我,如果你不能死,你就白学了一辈子。为什么?你做不到,你做不到。结果在哪里?没有证明,更不用说大乘菩萨的因缘了。大乘可能没有任何分。你死后会去哪里?好吧,还不错,天道。天道,欲界六层,色界十八层。这是我们的目的地。虽然我们的寿命很长,但是我们并没有超越业障之轮中的六大司,我们还在业障之轮中的六大司中打滚。这个问题很严重,不是吗

是开玩笑的。在佛法里面,哪一条路最容易走,我们能走得通?我们读了这部经恍然大悟,这部经教给我们信、愿、持名就能往生,条件这么简单,只有四个字。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第二个条件,发愿求生,既然是真的,我发愿求生净土,希望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到极乐世界。信要真,愿要切,要恳切,极乐世界我非去不可,决定没有改变。老师告诉我的,祖师大德给我讲的,句句都是老实话。

难得,前几年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他不认识字,二十岁出家,师父就传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师父又嘱咐他,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这个话我相信,师父当时告诉他,他不知道,逐渐逐渐修行功夫得力了,他明白了。守老规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问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极乐世界,我只知道那个地方有阿弥陀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读书,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必定来接引。

我接受了,我什么时候接受的?八十五岁接受的,今年九十二了。我为什么接受?想想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烦恼、断习气,都需要戒定慧的功夫,我统统没有,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海贤老和尚这条路,他走通了,我可以走通。所以我放下万缘,大经大论统统不讲了,发愿,讲经只讲这一部《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我只讲这一部。

我在这一部也找到一个老师,他对我是非常爱护,大我十几岁,非常爱护,也很赞叹,把我看作学弟,可是我不敢,我读他的注解,黄念祖老居士,我认定他是我的老师,他为我讲这一部《无量寿经》,注解就是为我讲的,劝我死尽偷心,一门深入,放下万缘,决心生极乐世界。

我们继续看念老后面这一段注解,在一百四十二页第三行,「但此殊胜第一之净宗宝典,竟在我国大藏中尘封一千余年」。《无量寿经》,现在我们明白了,不但是净宗的宝典,净土三经里头最重要的一部经。我们得到这个会集本,得到念老的注解,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醒过来,真搞明白了,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人旅行讲护照,这个护照通行证我们拿到了,护照通行证是什么?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科注》,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看我是同学,我看他是我老师,这些年来,功夫都用在这部经上。

过去不能流通的原因,是此经有五种原译,五种原译里头互有详略,而且出入很大,「例如弥陀大愿」,这举个例子来说,「在魏唐两译是四十八愿,在汉吴两种译本是廿四愿,在宋译则为三十六愿」。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居然不一样,所以让初学的人生怀疑,我到底依哪个本子好?所以把《无量寿经》放弃了,都去依小本《阿弥陀经》。小本《阿弥陀经》只有两种译本,我们所依靠的鸠摩罗什的译本,还有个译本是玄奘大师的。净土的学人,这些经论都要读,都要知道,然后在里面选择一本专修。我过去选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疏钞》、《要解》、《圆中钞》,我都学过、都讲过,我依莲池大师的《疏钞》,我记得我讲了好像三百多个小时的样子,讲这部经,大家听起来感动!

这一段为我们说出来,古人为什么不取这部经,是没有善本。我把这个文念下去:「遂使初心学者,专持一译,难明深旨;遍读五种,又感艰难」,五种一起学是麻烦。「於是多舍此经而专攻《阿弥陀经》矣」。说得好!确实如此,我们自己也是从这个路上走回来的。「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诚哉是言!」这句话说得好,真话。这么重要的经典、重要的法门,为什么没有人弘扬?主要是,说来说去还是缘分不够。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法师,有带这部来,所以翻译的版本很多,翻本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我们初学的人不知道依哪一个好,所以舍弃了。是以宋朝的王龙舒(就是王日休),清朝的彭绍升、魏承贯,「均为宏扬此经,先后有会本与节本之作」。节本是彭绍升的,会本是魏承贯的,这些本子《大藏经》里头都有。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龙舒净土文》,四海称誉,传诵至今。王氏临终,端立往生。可证居士实为我国净宗解行俱优、殊胜希有之在家大德。王氏深慨宝典之尘封,於是乃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宋四种原译另成一本,名为《大阿弥陀经》。王本问世,海内称便,丛林奉为课本,流通胜於原译。我国龙藏及日本大正藏亦均采入王本。莲池大师曰: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这是莲池大师的话。「又曰:以王本世所通行,人习见故。故於所著《弥陀疏钞》中,凡引证《无量寿经》之处,多取王文,间采原译。又幽溪大师更有盛焉,於所撰《弥陀圆中钞》中,专取王本经文。近代印光大师於所撰《重刻圆中钞序》中,亦赞王本文义详悉,举世流通。」这一段是黄念祖老居士为我们介绍,历代会译的、节校的这些本子,都出现在中国,而且都有人赞叹,也有少数人学习,都为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再往下看:「王氏会经」,王龙舒居士,「虽大有功於净宗,但所会之本颇多舛误」,错误。「白圭之瑕,贤者惜之」。王龙舒的会集本,宋朝时候,最早的会集本,里面问题很多,就是有错误的地方。「莲池大师谓其:抄前著后,去取未尽」,莲池大师说的。「彭绍升居士斥之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今笔者」,笔者是黄念祖老居士,「仰承古德诸说,窃计王氏之失有三」,王龙舒居士这个本子,错误的地方有三处:「一者,王氏会集,仅据四种,未及唐译。唐译名《无量寿如来会》,出自《大宝积经》,乃菩提流志大师所译,多奥妙精要之文,为他译所无」。这是他疏漏掉了。「二者,去取未尽,取繁遗要,改深为浅。例如莲池大师所责: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故云未尽。由上例可见,上竟不言即是遗要」,重要的地方他疏忽了,「下曰不发即是改深为浅」。故莲池大师与彭绍升居士对他都有批评。「抄前著后,未顺译法」,责备他抄引经文在前,后面又自己用自己的意思来补后面的。我们记住底下这一句,「盖是会集,必须依据原经,万万不可於原译外,擅增文句」,决定不可以,这是大错特错。「故责王氏未顺译法。由上可见王氏之失,非是不应会集,而在於会本之多瑕疵也」,就是错误的地方。这个不能不注意到的。

下面,「彭绍升居士憾」,憾是遗憾,「王本之失,乃取魏译本而删节之,是为《无量寿经》之第七种」。它是仅仅这一种的节本,不是会本。「於是晚清魏承贯」,就是魏默深居士,「为救龙舒之失,取五种原译,另行会集,别成一书,初仍名《无量寿经》,后经正定王耕心氏改名为《摩诃阿弥陀经》。魏本文字简洁精当,远过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尽免,故魏本亦未尽善也。」尽善尽美不容易!

「先师夏莲居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於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为宏净宗,故愿此净宗第一之经,破尘生光;冀此无上之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首蒙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手持会本摄影於佛前,为作证明。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继之专讲此经於济南,并亲为科判。先舅父梅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此经,称之为最善之本。后复於经序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於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於是先师会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佛界尊宿多以会本文简义丰,词畅理圆,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络绎不绝。近且蒙海外佛学界收入新印之续藏。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昔贤会集之胜愿,幸告圆成。《无量寿经》之善本,於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念老这一段文字,希望大家多看几遍,遍数愈多愈好。愈多,能帮助我们把过去人的误会、现在我们的疑惑完全化解。完全化解了,你的信就真信,你的愿才恳切,你的佛号才灵光。句句佛号与真信切愿相应,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所以念老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非常非常的难得,希望同学们不能疏忽,不能看轻了。

我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帮助大家在一生当中,认识佛教,认识净宗,认识《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的寿命有限,我这个年龄随时可以往生。我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欢喜往生。你问我什么事情最欢喜?往生最欢喜,其他的全放下了。一生得到方先生教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大家知不知道?我得到了,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人生最高的享受,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得到了,我真干。早年没人供养,我不提这个话,你没钱,你放下应该的;晚年讲经有一点效果,供养的人多了。前面十几二十年,大概二十年,供养我的钱用在哪里?印经书。我自己没有力量,大家凑钱印,有人凑钱,我一定都拿出来印经。当中这十年买了几套大书,《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赠送给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世界再大的灾难,我相信不会完全丧失,总还有几套留给我们,我是这个想法。最近这二、三年来,我们跟欧洲的缘成熟了,在欧洲大学里面看到我的书,摆在书架上,很明显,我问管理员,有没有人来借?他说没有;有没有人来查参考资料?也没有,我听到很难过,所以就想起办汉学院。现在大家供养我的钱,全是汉学院的基金,奖学金的基金。我们要培养一批年轻人,有能力认识汉字,有能力读《四库全书》。别的事没了,问我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文:97su.cn

下一篇:带你读《楞严经》第四十五章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