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义问答:如何对待死亡及死亡的修法

2017-01-03 佛教问答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问:对「我会死去」感到畏惧,要如何去除这种畏惧?

对死亡的畏惧有两种:一、「今生未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未造利他的业。如果我死亡了,后世会到那里去呢?」因为未做善行而感到畏惧。这种畏惧可经由前后世的认知而避免——「我只要精进修行,后世定可安乐」,为了后世而努力、精进造作有意义的事。二、如果只是想「我会死」,这种畏惧心,人人都有。我们修心不是为死而修,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说:思惟无常不是畏惧「我会死」。死亡是无可避免的,人生了必定会死,因此死亡是要面对的问题。会对死亡感到畏惧与常执有密切关系。认为自己不会死的心态很强烈时,忽然得知会死的讯息,会立即生起畏惧。此时,必须了知死亡是怎么回事。每个人都会死,并非只有自己一个人会死,所以应该接受死亡,让自己知道「我不是常法」,常执是颠倒的。我们可以反覆思惟:「我并不真实,我是因缘聚合而有,因因缘消失而灭。」即接受我并非实有。会畏惧死的主因是对我有强烈的贪执。如果对前后世有极大信心,死亡就像换件新衣服,来世不过是穿了另一件新衣。

问:请开示死相的内容,要如何准备死亡的来临?

什么叫死亡?多数人是随着业力,自己的意识慢慢消融,变得越来越细微,接着显、增、得这三相也收摄了,最后收摄于光明心时,就称为死亡。

睡眠光明与死亡光明相似,睡眠时,意识越来越细微,于是睡眠光明现起,然而我们并没有办法了解(或捉摸)这时候的光明。慢慢地,从很细微的睡眠光明中,现起了较粗分的意识的话,就会有梦产生。如同我们睡眠时这样的过程,在死亡光明现起的当下,我们无法察觉。之后,从死亡光明中现起中有身,中有时的意识就比较粗了。如同我们从梦中醒来般,醒着的时候的意识非常粗,我们很容易认识到,同样,结生时的意识更粗。

平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意识的变化,会知道它是有起伏的。有时候我们的意识非常强烈,可以很明显地被认识到;睡眠时,意识慢慢地变得细微;醒来之后,意识又慢慢地变得明显。又或是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和气流也会变得更细微。所以我们的意识一直随着因缘而变化,有不同的起伏,时高时低。死亡之时,意识是在最细微的情况。(在最细微的意识的时候,我们称为死亡。)密续里面曾经说到:其实死亡只是意识变成最细微的时刻而已。有时候,我们听到「死亡」二字,好像会觉得没有希望了,它是一个止尽。然而,死亡不过是意识起伏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

上述所说的与密乘有关。龙猛菩萨在密集金刚的论典中曾提到果位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与这个相对应的,说到基位的三身,这是我们凡夫就有的。基位的三身是:我们在死亡过程中,死亡光明所现的(基位)法身,中有时所现的(基位)报身,及投生时所现的(基位)化身。或睡眠的时候,熟睡时,睡眠光明现起的(基位)法身,作梦时的(基位)报身,醒来时的(基位)化身。

一般而言,我们的身体与心分开的时候,就称为死亡。如果你认为有前后世,其实死亡只是一个让我们换个新身体的机会而已;如果你认为没有前后世,那么死亡就是一切都没有的那一天。说死亡是身心分开之时也好,或是其他,死亡时,所有的感觉、所看到的都会消失,因此我们会感到恐惧。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消除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其次,当仍活着的时候,要为后世能够得到更好的人身做准备。第三,让自己在死亡光明现起的当下,把死亡光明转为道用。第三点是比较细微的。先讲第一个。死亡是生命的过程之一,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就可以忆起「原来它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而已,何必害怕呢?」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活着的时候,每天都能不浪费时间,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我相信临终时是不会有任何遗憾的。对于第二点,在临终之时,只要还有正念存在,就要尽量地提起心力,把今世所累积的善业,回向给后世的增上生。这点非常重要,应该尽量做这方面的回向,尽量使我们临终时的意识转为善心。这边所说的死亡意识,是指粗分的死亡前意识,要尽量让这个意识转成善心,并且持续不断。为了准备第三点,我们先要了解死亡的次第。相关的内容,我们要靠密续才能够了解。续典里面曾经提到死亡的八个过程,也就是地融入于水,水融入于火,火融入于风,风融入于空,在讲空的时候就讲到四空。最主要是,在每个过程中都要保持空正见,而且空正见必须要有菩提心作助伴。

下一篇:佛法要义问答:我执与爱我执的区别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