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魁新著《总有一句适合你》

2018-08-27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让我们在遵循天道和人道中智慧地生活

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读完秦东魁老师《总有一句适合你》这本书后,我头脑中浮现出这样两句话:一是我们如何遵循天道智慧地去生活;另一句是,我们应该按照人道过智慧的生活。第一句话,是要解决我们应该去哪里求智慧,知道智慧在哪里。第二句是要回答,如何运用智慧,过上智慧的生活。智慧地去生活——是知,过智慧的生活——是行。这两句话合起来,就是说我们要在知行统一中过智慧的生活。可以说这本书所列出的箴言,都是为了让我们在知行统一中找到适合你的智慧,过上智慧的生活。

要智慧地去生活,首先要相信智慧的作用。也许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因为现代人比任何时候都相信智慧的力量,对智慧的渴求比任何时候更强烈。但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在一个高度物质化社会中,受现代主流文化影响所求的智慧,是一种工具化智慧。目前流行的诸如领导的智慧、学习的智慧、管理的智慧、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大都赋予了智慧所具有的工具功能,希望通过智慧这个工具实现所设定的目标。在秦东魁老师《总有一句适合你》这本书中所诠释的智慧,不是工具化智慧,但也不是单纯目标化的智慧。为什么?因为智慧是一种本源性的东西。如果说智慧是工具,那么工具是达到目标之后,就可以扔掉的东西。智慧显然不是这样的。智慧是内生的,不需要外求,所以智慧也不完全是目标。因为智慧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和本体所在。我们智慧地去生活的过程,是不断接近生命本源和本体的过程。我们所信的智慧,不是像工具一样,达到目标可以扔掉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在目标实现的那一刻才有的东西。

智慧是生命真谛和本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抽象的,我们仍然无法把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长的什么样一样。但是只要找到一面镜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关照智慧的镜子在哪里,就是我们面对的宇宙或自然。严格讲,宇宙并不是镜子,宇宙就是我们智慧本身,正因为宇宙是我们智慧的另一种对应形态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把宇宙作为关照我们智慧的镜子来看待。既然智慧是生命的真谛和本源,那么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论是佛所讲的生命是因缘合成,还是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所讲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的观点,都说明人是自然演化到一定阶段的自我认识。也许这种解释视角不同,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内涵,即生命是宇宙之果,宇宙是生命之根。从现代全息理论看,生命全息着宇宙,宇宙也全息着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就是宇宙,生命的真谛就是宇宙的真谛。从本源上和本体上看,宇宙与生命是一不是二。对于这个道理,中国古人早已感悟到。中国古圣先贤把宇宙之象看成是太极之象。人和宇宙的关系,是大太极和小太极的关系。中国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就有“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的说法。

我们认识自己很难,但我们有了宇宙这面镜子,就比较容易认识智慧是什么了。中国古代圣贤的大智慧,就是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得来的。要认识什么是智慧,就要从感悟天道开始。天道就是宇宙运行规律。但这里的天道与现代科技所讲的规律还是不一样。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宇宙规律,是从物质角度看到的宇宙,就像现代自然科学对人的研究一样,回答的只是物质形态的生理人。而人的智慧不是生理规律,而是人之本性,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宇宙的最高存在,也不是现代物质化的科技所研究的那些东西,而是像人一样的宇宙的本性、宇宙精神层面的东西。天道是指天之本性、天之德行。也就是说东方圣贤、高僧大德们就是从这个角度认识天道的。

天道是什么?首先,从存在上看,天是永恒的所在。为什么天能够长久呢,老子在《道德经》给予了回答:“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因为按照天道的阴阳交变规律,生的对立面是死,那么天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就是不自生,当然也就没有自死,所以能长久。所谓不自生,就是天不是为自己生而存在,而是为万物的生而存在。这个道理,就像为什么雷锋会成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是因为雷锋就像天道一样,不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他人而活着,所以能长久。其次,天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天容万物。老子讲:“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就是天的包容与平等。最后,天道变化规律是阴阳交变规律。易经系辞讲:“一阴一阳则为道”。正因为宇宙始终处在阴阳交变之中,所以老子告诉我们遵循天道的智慧即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因为宇宙的变化之道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我这样讲,也许太抽象。其实天道的智慧,就在我们生活中。这正是《总有一句适合你》这本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书中随机选几句箴言,就可以从中看到每句话都闪烁着智慧之光。

“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能让你见到真理”。当你心中充满智慧,从一草一花中都能见到真理。(智慧箴言篇)这正是朱熹所讲的。“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的道理。一花一草就是一个小太极,我们的智慧在关照一花一草中感悟与发现。

“在你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现”(智慧箴言篇)。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生命真谛的绽放。而且你一旦悟得生命的真谛,打开的不仅仅是实现自我生命的升华,而是与自然中万物一起升华。因为对生命真谛的感悟,是生命与自然之间无障碍的最终打通。

“心中装满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智慧箴言篇)。心老满着,这不是宇宙之道。宇宙是空,有空才有包容,所以空是非空,无中生有的道理就在这里。

“成功的人特质是什么?是处处为他人着想(智慧箴言篇)”也许这样定义成功人,与现代社会认为的一些成功人不一样。因为在我们身边看到的那些成功的人,恰恰是处处为自己着想的人。其实,如果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你绝不会羡慕那些所谓成功的人。因为按照天道,他们以自利获得成功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其对立面是失败。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成功,是符合天道的成功,是“不自生,故能长生”的成功。一个人能够按照天道来办事,应该说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如果你是商人,你在处处为他人着想中经商,你就处处有市场。你让利给市场,市场也会把利让给你。你是一个官员,你处处为他人着想,你自然是一个老百姓喜欢拥戴的官员,也许你当不了大官,但你会成为在老百姓心中评价最高、存留时间最长的官。你是一个学者,处处为社会着想搞学问,能有社会不承认你的学问吗?你肯定能成功。

什么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符合天道的成功,符合天道的成功得到的回报,是对生命真谛感悟得到的快乐。如果我们认为成功,就是得到钱、权、利,那么这种成功的快乐,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它的对立面可能是是凶、灾、苦。因为成功是德的成功,所以,这本书讲“我们可以缺钱、缺衣、少食,可是千万别缺德”。“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智慧箴言篇)。

我们要过上智慧的生活,光知道智慧是什么,还不够。知道智慧是什么,只走出了“知”的第一步,还需要迈出“行”的第二步。如何行,行要遵循人道而行。因为我们不能老面对着天悟道,我们要生活,要吃穿住用行。如何在吃穿住用行中也按照天道生活,这比“知道”要难的多。从理论上讲天道和人道的真谛是一样的。但就知和行而言,人道是践行天道之行。人道是什么,就是我们古圣先贤告诫我们的,在处理父母关系上的孝道,在处理社会关系上的仁道等。围绕如何智慧地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成为此书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分内容。在这里需要我们明白,为什么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孝道是最大的人道呢。为什么孝是天下先呢。其实其中包含的道理和天道是一样的。因为孝道是我们过上智慧生活的源头。既然智慧是生命的本源和本体,我们怎么来到人世间,是因父母所生才来到人世间。既然我们生命真谛是和宇宙相通,那么父母的生命真谛也必然和宇宙相通。而我们生命又是父母所生。从这个逻辑上看,我们的父母就是天,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天。孝道就是天道在人间的人伦之大道。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之爱,可以说父母的无私、无我的爱,就是天道无我,而无所不是我的无我之爱在人间的具体表现。父母是通过大爱将天道的信息、能量、智慧传达给子女,子女要实现与天道相通,只有一个途径,这就是孝道。通过孝道来接纳、回报父母的爱,然后才能把父母之爱转化为天道之助。如果这个基本问题悟通了,就容易理解,如何处理家庭亲情,社会仁爱等关系了。无论我们的父母是农民、还是官员,有知识、还是没有知识,是有钱、还是无钱,这些都不是作为父母最本源的东西,这些都是后天之物。父母的使命是以大善之爱实现天人之间的沟通。在现代高度物质化社会中,我们做儿女的要清楚我们应该接纳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什么东西,不要为父母的后天角色有分别之心,我们的孝是无条件的。与此相应的是,我们做父母的要恪守父母之道,不要为自己的后天身份所迷惑,我们要给予儿女的不是后天的遗产,而是作为父母本源的东西。

下面是从书中摘录的几段箴言,这些箴言不仅让我们知道对父母孝、对社会仁的人道,而且还告诉我们如何践诺人道。

“一个人,拥有天下所有钱才、能帮助天下贫困之人,却不能孝顺父母、厚爱手足、对妻子、子女不负责任,其慈善做得再好,都不能算是好人(孝养父母篇)”。为什么缺乏孝顺的慈善做的再多,都不算好人,也许有人不可理解。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孝道是善之根、善之源,如果我们的善根不发达,甚至是断的,善源是枯的,无论你如何行善,那么给你带来福报的慈善之树,也不能够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其实,我们行善的最大收获,不是能够给社会多少善,而是在行善的过程中,能否培育自己心中的善田,能否在我们心中播下善的种子。在我们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与你关系最密切、给你的爱最多、和你接触频率最高的是你的父母。可以说对父母的孝,是最能历练和考验人的善根牢不牢、善念真不真、善行久不久的孝道。对父母的孝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而帮助社会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也许你可以做一件捐上千万元的善事,但不能证明你能够一辈子做善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甚至在一段时间持续做善事,都容易做到,难的是你一辈子做善事。我们怎样才能一辈子持续做善事呢,必须把善种子种到你心田。而如何把善种播入心田,这就是孝道。

“我们的大家族就是一颗大树,我们的父母长辈是家族的根,夫妻是树干,孩子、财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树的枝叶花果。只有孝顺老人,大树才能根深蒂固,才会枝繁叶茂,我们才能得到累累硕果。因此,你只要去耕耘,孩子、财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果实都能够收获。”书中的这段箴言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孝亲是人生最大的福气。佛说,少许供养父母,得福无量,少许不孝父母,得罪无量”。孝道是我们履行人道的核心。孝亲也是在所有慈善行为中,难度最大、每天发生频率最高的善行。宇宙之道严格遵守能量不灭和等价交换的规律。孝道虽难,但我们通过履行孝道获得福报也是最大的。相反,不孝者,获罪也无量。孝道是宇宙之道。

“今人都喜欢风水,不知道上等风水就在自己身上。孝敬父母是风水的源头,根深树才能旺。夫妻和谐是发财的源头,太极八卦就是阴阳鱼,阴阴平衡,万事兴旺。家不和是破财之兆,行为决定命运风水“。秦东魁老师一直主张的“上等风水就在自己身上”的观点,正确地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风水,就是我们希望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但是我们要从自然汲取智慧和能量,必须首先清楚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仅仅知道我们生命与宇宙同源、同体还不够。我们还必须知道,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是你我互有,但绝不是你我相互占有。如果你是抱着占有心态,无论你占有什么样的好风水,自然都无法为你服务。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的本性。自然的本性是无我的包容。自然无私地养育着生命,从来不占有我们的生命。父母之爱也是如此。所以上等风水是我们心,而打开我们与自然能量的钥匙是孝道。

这本书中的箴言,句句包含了智慧,但句句又不是智慧。我们说这句句不是智慧,是因为智慧是内生的,智慧就在你自己哪里,所以在书中求不到智慧。为什么说,句句是智慧呢?因为这些箴言是人生智慧的感悟之言,与我们心中智慧联系在一起。智慧虽然是内生的,但如果你的智慧不能激活,不能让它闪光发亮,那么这些智慧就是死智慧,就像一堆没有点燃的柴。要激活我们的智慧,就需要一种激活智慧的火或光。而这些箴言就是点燃你智慧的火或光。由于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我们在打开与激活我们智慧的路上,有不同的困顿、有不同的烦恼。在特定的因缘下,这本书中的某一句或许会像划破天空的闪电,使你在瞬间解困开窍,像点燃燎原的星星之火一样,使你豁然开朗。智慧就在你的心中,不要外求,但我们在知行中打开智慧之门,需要借助因缘之力,所以“总有一句适合你”,总有一句会成为激发、触动、点燃你智慧的智慧之火、智慧之光。

下一篇:一佛一茶味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