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推进文化建设 庄严古佛道场

2018-08-26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尊为“释源”、“祖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白马寺坚持“保持传统、维护清净”的理念,重视僧团建设,提高僧众素质,加强文化建设,维护道场清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寺院和谐健康发展。

一、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僧众信徒素质

佛法的传承和普及关乎佛教的兴衰存亡,白马寺把僧团、信徒的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开设了“释源大讲堂”,每周都会安排固定时间,由专门的法师为广大信徒进行专题系列讲座;开辟了“释源图书馆”,为信众提供了学习场所;根据信徒的文化层次,倡印了《佛教常识答问》、《佛教入门》等入门教材,免费给信众结缘。在重视信徒教育的同时,寺院更加重视僧众培养。一是与高校建立互动关系,成立实习和研究基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立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与师生进行广泛交流;与洛阳理工学院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对河洛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中国佛学和佛教艺术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基地,加强中国佛教发展与传播问题的研究。二是成立佛教文化研究会,深入开展佛教文化研究。研究会现有骨干专家40人,会员300余人,旨在深入整理、研究白马寺佛教文化,并着眼于中国佛教研究,已编辑出版佛教文化系列丛书20余套3万余册。三是聘请洛阳市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专题授课。重点讲授中国历史、佛教历史、佛教文化与艺术、河洛文化等,对全体僧众进行系统教育,带动寺院僧众学习历史、学习中国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弘法利生的能力。二、请进来走出去,国际文化交流频繁

白马寺以古建筑区为依托,积极建设佛教文化园区。园区占地1300余亩,以“释源祖庭、佛教圣地”为总体定位,设立中轴礼佛区、国际佛殿区、佛学研究区等。白马寺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依托佛教文化园区,广泛开展不同传统和地区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一是立足释源祖庭的历史地位,积极建设国内唯一的“国际佛殿区”。目前国际佛殿区已建成并开放了泰国风格佛殿、印度风格佛殿和缅甸风格佛殿,这既是佛教文化园区的奠基之作,也是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柬埔寨、斯里兰卡风格佛殿的建设正在积极商讨中。印度前总统帕蒂尔、缅甸总统吴登盛率访问团出席落成典礼,泰国多名副僧王应邀访问白马寺,参加佛殿庆典。三个国家特色佛殿的建成在印度、缅甸、泰国等国家的信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二是以修建国际佛殿区为契机,开展国际间的佛教交流。随着白马寺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白马寺承办了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韩佛教学术研讨会。寺院住持印乐法师两次赴缅甸参加宗教荣誉勋章的授奖仪式,并被授予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白马寺在国际间,特别是与东南亚各国间的佛教交往日益频繁。三是积极申请创办“中国国际佛教文化学院”。借国际佛殿区的优势,依托佛教文化园区中的佛学研究区,白马寺计划建设一所面向世界的国际性宗教院校,其宗旨是培养国际、国内佛教僧才,开展佛教文化研究,以佛教文化为载体推进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及友好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四是白马寺释源美术馆面向社会,广结善缘。释源美术馆已成为白马寺佛教文化艺术展示的名片,年均举办展出20余次。

近年来,由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佛光艺缘”书画展在马来西亚法炬山、台湾佛光山、泰国普门报恩寺等地巡回展出,作者涵盖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700多位高僧大德、艺术家、居士参与了这项活动,共展出了700余幅作品,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之后,便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一部分。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在近两千年的建寺史上,始终是维护正法的道场。在新的历史时期,白马寺将把佛教文化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加快建设佛教文化园区,尤其要发挥佛教在文化沟通领域的特殊地位,大力弘扬人间佛教,用适合现代人的方式来弘法利生,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特殊的力量。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

下一篇:佛陀开示一切法的本质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