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加行依止法”的认知误区

2018-07-29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依止之法》中,宗喀巴大师从意乐依止与加行依止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依止和如何来依止的问题,反复聆听导师的开示,我发现,自己在依止之道上有着太多的误解和错误,在此做一发露,惟愿如我者都能改过向善。

误区之一:对师父作俗人想,要投其所好。“随师喜当作,不喜者悉止。”一直以来,我觉得,作为弟子要以善知识的喜好为喜好,而不应有个人的好恶,我们就要投师父之所好,就像念书时一样,我会在意老师的意向,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正是在这种心态指导下,我在与师父们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把心思放在了如何讨师父欢心上,而这种欢心也只是我所认为的欢心,我把师父当神圣,不允许他人轻易见面;要见师父必须出钱,还给出了底线;我比他人供养师父的钱多,我也比他人殷勤,我时常会安排师父的行程,就要求师父对我要言听计从,师父就像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希望师父对我能厚爱一层,能对我比对他人好一点,结果呢?却没能如愿,我为此很纠结,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如今,聆听了导师的开示,我才明白,原来师之所喜,并非我所理解的内容,一位具格的善知识,他是三宝的化身,他的喜与不喜体现的是佛法,学习了依止法,我才懂得了,唯有“如法修行”才是师之所喜,原来以前我错用了心。

就我的理解,现在师之所喜就是我能依法修学,能够安住于两种模式,能够坚持每天的个人自修,每周的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能践行服务大众模式,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利于众生,利于佛法弘传的事情。就此而言,自己的差距还很大,早晚课有时不能坚持,修学中也没能做到“真诚、认真、老实”,懈怠有余,精进不足;对于一些义工岗位,也是不积极,总怕影响了个人的修学,总觉得自己没修好,无力利益他人。对照依止法的要求,自己差的很多很多。

误区之二:财物供养,是我对师父的慈悲。“若于灌顶师,三时伸礼奉,则为已供养,十方诸如来。”以前,我在供养三宝,供养师父的时候,总会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是自己成就了师父,心想:我给了寺庙供养,我给了师父供养,我就该得到礼遇,如果去了寺院,见了师父没有主动招呼我,对我不热情,我就会心中不爽,甚至生起怨由。

如今,听了导师的开示,我才明白,其实,我们供养三宝,不是我们在成就三宝,而是三宝在成就我们,我们供养善知识,是善知识对我们的慈悲。因为舍得,而对治了贪心;因为供养了福田,而积累了福报;因为放下了执着,而生起了智慧。善知识作为三宝的化身,若能内外财供,身口给侍,那是我们多么殊胜的因缘啊!就像密勒日巴尊者,因为没有财物可以供奉上师,唯以身语意三业供养玛尔巴上师,上师令他一次又一次的盖房,拆房,几经磨砺,九死一生,才消尽了他的业障,得以一生成就。较之密勒日巴尊者,我的依止之行,着实令人不齿!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回想自己在依止善知识上的诸多行为过错,究其根源还是认识的错误,观念的偏差。即使也有类似这样的认识,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知识的学习,没能转化为自己的理念,纳法入心。由此,我愈发理解了三级修学模式的殊胜,八步骤三种禅修的契理契机,通过观念的改变,实现心态的调整,直至生命品质的提升。反复思维法义,对照自己的心行,我对导师的依止之心愈发坚定了。

文: 法志

下一篇:我在班级如何修学?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