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2017-12-0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我家娃娃以前常说一句话:“家里妈妈最大,我必须听她的!”从这句简单的话里就能知道,我是一个多么强势的人,也能看出我是一个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女儿上一年级时,我规定她晚上七点半睡觉。只要时间一到,必须上床,无论如何哭闹,作业完成与否,都无法更改我的决定。我认为7-10岁是小朋友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睡眠必须充足。所以七点半左右,家里隔三差五就会上演二重奏——我的叫喊声和女儿的哭嚷声。这些年,威胁、恐吓、武力、诱惑等各种手段轮番使用,在我的高压管控下,六年级时,她的睡觉时间是八点半。

进入三级修学后,我明白这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贴上自我的标签,对我们就会具有杀伤力。一旦将这个标签去除,它的变化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我在女儿身上贴上了“我的”标签:你是我的女儿,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我让你七点半睡觉,你就必须七点半睡觉,哪怕作业没有完成。但如果是其他小孩子,我最多只是建议,至于是否会照做,我不会在乎。

虽说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要保证睡眠,可我对女儿每天的睡眠时间早有设定,一旦违背我的意愿,我就会不开心、会生气、会发火。我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女儿好,只有保证睡眠才能健康成长,第二天学习时才会精力充沛。所以当女儿不肯睡觉,非要做作业,还和我哭闹时,我就心生烦恼,于是威胁、恐吓、甚至揍她一顿,让她哭着入睡。我只考虑自己的意愿,在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就会在乎、执著、激动,于是不断将心理能量投射其中,不断强化这些情绪,继而失控,然后怒吼,直至武力镇压。

从佛教角度来说,“自我”正是有情最大的误解,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不能代表“我”。所以,佛教提出“无我”的思想。“无我”所否定的,只是加诸于“我”上的错觉,而非现象本身。

当明了“无我”的思想后,我知道,对女儿的这些情绪只是“我”的错觉,但我却被这些情绪所掌控。我开始不断调整自己的心行,尝试放下我执,渐渐获得宁静和喜悦。

我不再苛求她一定八点半睡觉,当时间快到时,我会提醒她,时间不早了,可以睡了。

知道是一回事,真正落实却不易,特别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串习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当她磨叽到九点半时,我的烦躁又会生起,又会去制止她写作业。但当自己要发脾气时,“无我”的思想就会提醒我:这些暴怒的情绪都是“我”的错觉,会转瞬即逝。于是我便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安住于正见中,换个语气和她好好沟通。就这样反反复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会在未发脾气之前,在烦恼生起之时就能意识到,然后用佛法正见调整自己的心行。现在,家里的二重唱基本已经听不到,我和女儿的关系不似母女,更像朋友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佛法正见!感恩三宝!感恩导师!

文:悟彦

下一篇:关心他人,也是慈悲自己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