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爱”的反思

2017-10-27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过了接受“关爱”的那道心坎,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修学环境的现状,如何改变义工服务的现状。

先说如何改变修学环境的现状。我把它拆解成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师兄;二是如何做好个人自修。

随着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反思自己两年多来的义工行,我逐渐发现最大的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自己很少平等、真心地对待每位师兄,并不真正了解每位师兄生存、生活、生命的状态。直到出现问题,我才发现自己对每位师兄的内心需求知之甚少,包括:为什么修学佛法?修学佛法遇到哪些困难?最希望得到哪些肯定和鼓励?等等。

二是自己过于冷漠,不热衷于义工行和分享。

对在同一个修学环境的师兄,我在交往上往往是能过且过,颇有一种“片叶不沾身”的感触,这其实是对虚伪的我的一种最大讽刺。对师兄们不真诚,正是我所忽略的一个最大问题的显现——对待自己不真诚。这是我沉疴已久的串习:自欺欺人。

对别的师兄,老义工的心态有之,老学修的心态有之,爱表现的心态有之,好为人师的心态有之。简言之,就是贡高我慢,喜欢义工的状态超越义工修行的本身,典型的“买椟还珠”,属于“愚痴中毒过重症候群”。

三是自己的修学状态也不好,也是需要关爱的师兄之一,所以没能身体力行地带动师兄。真诚检讨自己后发现,我竟然很少按照“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完成一个修学内容的学习。用家属师兄的话说,我永远飘在空中。细细分析自己的心行,发现主要原因又有三个:

一是得少为足,对佛法浅尝辄止,只闻到香味(法喜),未吃到嘴里(没有深入思考),更没咽到肚里(接受了吗?受益了吗?),更谈不上吸收(变成正见指导自己的言行),更不要说印记在心里(反复重复了吗?清醒时记得,犯浑的时候能用得上吗?现在记得,未来还记得吗?此生记得,来生还记得吗?现在就解脱了吗?)。

二是长时间待在舒适区,未认识到轮回的巨大过患。具体来说,没有深刻认识到“暇满人身难得易失”(此处不赘述);没有深刻认识到“暇满人身的最大价值”(自觉觉他);对三宝没有生起殷重的珍惜感恩之心。我偶尔会想到一个问题:世上有多少四肢健全、耳聪目明的人?有多少人接触了佛法?有多少人以佛法为信仰?有多少人值遇了善知识?有多少人蒙三宝接引?有些问题细思极恐。而我还会换一种思路:无始以来,我有几世得生人身?我有几世暇满人身?我有几世得遇佛法?我有几世皈依三宝?我有几世得遇恩师?我有几世迷途知返?想到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此生能值遇如此殊胜的解脱因缘,焉知不是三宝终于等到了我这个迷家已久的“野孩子”。

三是存在优越感。经常比较其他师兄修学佛法的成果,这本身就是错误的。首先,还是把佛法当成知识来学,认为修学的成果是可以衡量的,而我自己不是学得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说到底,一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二是在修学中还没有入门,也就是没有掌握“八步骤三种禅修”的学习方法(两年多都修到妄想上去了)。其次是缺乏甚至可以说毫无感恩、平等、慈悲之心。这也说明我自己宿世的善根因缘不足,落下了一身狂妄、愚痴、自大的习气。而我还一直乐在其中,轻慢众生,想想都觉得羞愧难当,业障深重。如果再这样下去,未来注定只能在三恶道里打转。

文:智振

下一篇:面对凡夫心,要勇敢还是逃避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