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到深的收获

2017-05-07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人生五大问题》中的一个主题。作为沙龙主持人,我主持过好多次。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

法义的内容:首先是,无论我们每个人想不想,生死这个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其次,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生命不是短暂的,而是有着无尽的过去和无穷的未来,即轮回是存在的;接着又从天赋、缘分的角度提示我们,如果以轮回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现象就会非常合理;继而又从另一个角度说到,生命形态是心念的外化和发展,提出以各行各业有不同的行仪来说明,并指出佛菩萨的生命品质也是修行而来的,而把握的关键在于把握当下。

开始修学时,通过天赋、缘分的观察修,尤其是通过不同经历、年龄的来宾的不断分享,轮回在我心中渐渐地成为一个多角度的丰满的事实。这是收获之一。

进一步的,通过理解整体法义之后,我又思惟:是不是这样的?有了肯定的答案。那么落到自己的身上,也就是说,既然各行各业的行仪都是训练出来的,那么通过训练,佛菩萨的生命品质也是自己可以成办的,非常欢喜。

还有就是,在一次沙龙中,通过对销售员、教师等职业人群的观察,我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来宾发言背后的思路,其实都来自于不断重复的训练。继而让我思考自己的修学和每天的说话做事,是来自于以往的习惯,还是来自于佛法修学的训练。

还有一次,对于把握命运的关键在于把握当下,我有了更多现实层面上的认识。那次打车到一个地方,司机嫌前面路窄就让我提前下车走过去。正有一丝不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无我”的正见。既然无我,那么我的利益和他的利益对我来说是同等重要的,马上化解了情绪,很高兴地下了车。于是认识到,所谓的“把握当下”,其实就是每一次的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就是观念和心态的禅修。而三级修学,其实就是让我们在跟着模式前进的过程中,把握一个个当下,从而塑造悲智双运的生命形态。

又一次主持的时候,我发现,生命形态是心念的外化,佛菩萨的生命品质也是如此。当我完全接受了这个正见后,再来对照自己每天的起心动念和所花时间,感到了震惊和恐慌。因为虽然每天都在修学佛法,貌似可以说服自己,但每天所做的事,从一睁眼开始,其实只有很少的时间是在训练自己的心念的,吃饭、睡觉、处理工作,很多时候都是贪嗔痴在当家办事。而且很多时候自己都是无法自控的,比如不由自主地看手机、刷微博、上淘宝、看剧。一旦进入那个念头,自己就完全不能自主。那时候正在学《入行论》的《护正知品》,我因此对自己的生命生起了一种紧迫感和惊醒之心,认识到八步骤不是修学、做事的时候才用的,而是必须用在自己能提起觉知的每个时刻。这都是以前看不到的。

最近一次主持的时候,恰逢学到《入行论》的《静虑品》,修学、做事,生活上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处理。近期没有大块的时间可以有质量地固定闻思,内心非常抓狂焦灼。到了沙龙现场,努力调整自己的发心: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危脆,来宾是我往昔的亲人,他们只有这一次机会,我要努力聆听他们的心声,去随喜和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分享中所体现的当期法义的智慧,引导他们认识到修学佛法能够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给他们生命带来正向提升。两个小时下来,发现非常放松和专注。突然意识到,现阶段的我,其实是没有把握当下的自主能力的。在自己无法自主的时候,唯有安住菩提心,安住两套模式,以能把握生命,不需要纠结太多。

记得我主持的第一场沙龙好像就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想想真是蛮感慨的。在陪伴沙龙来宾的过程中,是他们的分享丰富了我对实相的认识,是他们的求法之心点燃了我一次又一次要熄灭的心灯,是对他们的忆念把我从没有信心的泥潭中拉起的,是他们的鼓励让我认识到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无以为报,唯有前行。

文:净秋

下一篇:关于如何写分享的分享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