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并非适合所有人 佛教过午不食好处说不尽

2016-10-0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过午不食更有利于健康

近年来由于肥胖、三高人群的数量在逐渐递增,社会上应运而生并流行起来了各种“辟谷”或者与之类似的断食、饥饿的疗法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大都比较不爱运动,宁愿闷在房间里也不愿意出去,同时也怕苦和怕累,于是乎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辟谷培训班以满足这类人的需求。

辟谷本来是道教里一种很好的养生术,最早起源于古代的修行者,修到一定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入修行时,为了更好地修道加上又没有人照顾饮食的时候,就得通过“服气”来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方法。辟谷食气又叫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它食气,同样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是不可或缺的,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虽然有些夸大,但还是有一点道理。然而真正懂得辟谷的人会根据每个人的层次、体质需要、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给予辟谷的指导,从而达到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修行的目的。

辟谷确实有很多好处,然而辟谷不当也会出现很多弊端,有些人出现营养不良、伤害体内正气而使得疾病加重;有些人身体条件不适合辟谷而强硬辟谷耗伤了正气,导致身体更加糟糕。所以辟谷这种修道的方法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倘若是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体质也是不尽相同。

那么作为学佛的我们如何看待辟谷呢?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中说到,“又我所有六年苦行历诸难事,但为降伏诸外道故。又欲令诸众生起精进故,一麻一麦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净。故我昔如是于六年中修苦行时,有五百万天众仙众,皆得智通三昧。是故当知我修此行以善巧方便为利益故,先受乳糜食已方成正觉,何以故?末世众生皆以饮食而为资助,有诸众生求道果者。若无饮食资身,彼不能增进,咸生退屈。若得饮食为资助者皆获安隐,以安隐故,于诸善法而悉记念,乃能增进趣求道果。我欲令彼末世众生如是学,我先受饮食后方进道”。有此可见佛陀六年苦行,是为了示现降伏外道、令众生精进、令身器清净,并非徒劳无益为之。

伟大的佛陀所示现的苦行也为我们提供了现身说法的作用,在佛陀初出家之后就进入森林静坐思维,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其实这“一麻一麦”并不一定是指的就是一颗麻米或者一颗麦子,这里的“一”是指单一,也就是说当时佛陀每天就烧煮一点麦子或者麻米来吃,用以维持色身的能量需要。也许是粥也是汤水,现在已无法考证了,反正量很少,不然也不会饿成皮包骨头,犹如枯木。佛陀吃一麻一麦,并不是没有人供养,而是他思维一切众生皆以食物而受生,要了生死那就要断除对食物的欲望,但是又要维持色身的需求,所以吃的非常少。

佛陀通过这六年的苦行也让他认识到了苦行不是成佛之真因,即从座起,离开森林并接受牧女苏伽陀的牛奶供养,从而恢复身体,之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佛陀的示现告诉我们,末世众生都要用饮食来资助身体,若有众生求证圣道,倘若没有饮食去资养色身,他们就不能精进伴道从而生起退屈之心,倘若有饮食资养他们就会获得安定,这样才能把诸多的善法牢记于心中,道业才能精进以至于趋向佛果菩提。佛陀所示现的修道成佛之路,正是舍二边的中道之法,“除是二边,趣向于道”,所以佛教不支持辟谷这种什么都不食,更不支持暴饮暴食,而是少食。

少食在佛教的经典也有说到,就是“不非时食”又作持午、过午不食。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在日出之后至中午之间,可进食一次,超过中午之时限即不得进食,称为过午不食。若过午而食,称为“非时而食”即为破斋。而对于学佛者来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脱生死,真正为了摆脱轮回追求究竟的解脱。然而不非时食与解脱的关系非常的大,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不非时食与解脱的关系。

(1)念恶鬼苦。《毗罗三昧经》解释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如来欲断六趣因令入道中,故制令同三世佛食。佛陀特别重视不非时食,因为他知道早、午两时受用饮食,就堪弟子资身行道,又不会引发饿鬼饥饿难挨之苦。饿鬼本身由悭贪所感的果报,或者生时对饮食过度的浪费而堕此趣,其咽细如针,腹大如瓮。若于非时一动锅碗瓢盆,诱发他们的饥渴,贪心大动,欲食又得不到,然因业力的缘故,则猛火便从口出,使其遭受燃烧的巨大苦痛,佛教的《盂兰盆经》开头有类似的讲解,也就是“目犍救母”的故事。所以为了三恶道的众生故,岂能不持此戒。

(2)防淫助道。在追求解脱的大道上,淫欲是障道的根本,然而饮食却是淫欲的助缘,也就是说饮食是轮回生死的增上缘,故有“饱暖思淫欲”之语。所以要想令自己身心净洁,不起恶念,对非时食戒就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佛陀为了保护我们安于道业,远离恶法,所以在律中对于饮食有很多限制,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对治人生所存在的第一大欲,这大欲却是障碍解脱的大敌,而节制食欲的增长就可以遏制恶法的滋生。由此可以知道不非时食可以帮助修道人跨越修行的最大障碍。

(3)多食致病。凡是在饮食上没有节制,数数而食就会导致身体患病,容易吸收的则身体过胖,给脏腑带来压力,行动起来很不方便。若吸收功能差的,则数数食增加胃肠的负荷,使其功能紊乱,进而无法进食,影响了其它器官的正常工作。经典上说:“比丘有疾,先断饮食”。百丈祖师在《丛林二十法则》上就说到,“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可见多食是会带来疾病的,而且有病还要从饮食上先下手。

此外,《处世经》对于过午不食的好处也有说明,过午不食有五福:(1)少淫,(2)少睡,(3)得一心,(4)无下风,(5)身得安乐。《大毗婆沙论》也以为:过午不食则少昏睡,无宿食患,心易得定,有如是益故,故令中食。

佛教对饮食方面说了很多,也说明了过午不食的好处,作为佛弟子干什么要舍近而求远呢?过午不食不仅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为我们学佛修道提供增上缘,何乐而不为呢?

文:幻影

下一篇:每日一禅:烦恼不过夜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