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史上首座佛堂 昌珠寺的前世今生

2015-09-11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昌珠寺住持米玛次仁

[原标题]西藏五十年:昌珠寺的前世今生

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昌珠寺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堂。据说远在唐代,进藏和亲的文成公主便曾在此驻足修行。如今寺庙中依旧保留着由她亲手绣制的释迦牟尼唐卡。

如果你以为这样重要的古建筑一定需要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各种羊肠小道才能到达,那么昌珠寺一定会让你有些“失望”。因为从山南地区中心泽当镇出发至昌珠寺,开车大约只需要十几分钟。寺庙门前宽阔平整的马路、周围干净的古式建筑,小镇崭新的面貌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如今的昌珠寺门前宽阔平整的街道,与几十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对于昌珠寺住持米玛次仁来说,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1985年,13岁的米玛次仁来到了昌珠寺。作为昌珠镇本地人,他一心想着能够成为一名僧人,为寺院和社会服务。而当时寺庙的状况远比他想象的艰难,“当初来寺庙的时候,像糌粑、酥油等僧人自己吃的穿的都是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条件很艰苦。”

据米玛次仁回忆,当时寺庙条件艰苦,昌珠寺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

然而,自2001年国家出台以寺养寺的政策后,依靠寺庙的财产和生产经营活动,僧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在2008年国家投入2800万资金对寺庙进行修缮后,不仅寺庙的文物得到了更妥善的保护,僧人们用水、用电等条件也逐步有了改善。像这样大规模的寺庙维护,前后一共有三次。山南地区文物局局长强巴次仁说:“对昌珠寺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前后一共修缮了三次,最后一次在2014年才结束,包括修改金顶等,现在正在安放文物安防设备。最近也是刚刚做完招投标工作,投资300多万。”

2014年刚刚完成修缮的昌珠寺金顶。殿内供奉着镇寺之宝:珍珠唐卡及文成公主亲手绣制的释迦牟尼唐卡。

寺庙的保护在加强,寺庙周边的环境也在发生改变。2001年随着镇上开通了中巴线路,更多的人可以更方便地来寺庙参拜。作为当时执行线路的中巴司机,达瓦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当时的中巴是19座,一天往返要跑七次,节日的时候车里都是满满的。一到藏历新年时,有时候跑车甚至会超过七趟。”

早在80年代,昌珠基本以寺为中心,是一个并不大的村庄。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昌珠寺及其周边已成为昌珠镇,人口也多了许多。如今的昌珠镇,马路宽阔,街道整洁,整个镇子的规划都围绕着昌珠寺,同时也融于昌珠寺。山南地区文物局局长强巴次仁说:“政府围绕昌珠寺为中心,多次进行昌珠镇的城区改造建设。现在作为一个小康示范村,从整体布局还有外貌都进行了很大的建设。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强巴次仁特别强调,在对昌珠镇进行改造的同时,外观一定要更符合西藏的实际情况,并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珠寺相协调。因此,周围房屋在外观上都进行了藏式方面的装修,而内部建筑却更加坚固,房间更宽敞、更舒适。

对于镇上的许多居民来说,昌珠寺是他们每天都要来的地方。

现年64岁的次仁罗杰,每天带着孙女到庙里拜佛。作为土生土长的昌珠人,次仁罗杰经历了昌珠镇的改造,“以前昌珠寺没有那么热闹,也没有街道,各方面没这么好,现在特别的好。不论是马路还是居民区之间的小路都弄得特别好。还有路灯也建设的很好。”

来自加拿大的游客戴安娜在山南旅游时,也对眼前的景象表示吃惊。她说在来这里之前,认为这里应该是“第三世界”中那种脏、乱、差的面貌。但来了之后,这里的住宿、交通等条件都让她有着很不错的体验,“这里的路真的很好。一年半之前有人曾告诉我们,说这里的道路状况非常差。但目前我们看到的道路都非常好。”

不断地维护和修缮,保证了昌珠寺总能以最佳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

古话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对于如今注重时间成本和旅游体验的民众来说,交通的便利和环境的改善才能赢得更多的游客。而昌珠寺在一次次自身的修缮和维护后,随着交通和周边环境的改善,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文:王聿喆

来源:国际在线

下一篇:每日一禅:心怀感恩 四海通达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