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慧长老:没有开悟不怕走偏

2022-11-04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修行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好好把握。特别是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盲目实践。

今天我要修三圣。三位是文慧、思慧、秀慧。

来培养智慧。

所谓开悟,包括听善知识的开悟和自己学习读佛经。嗅觉的对象是语言和文字。《佛教修行入门》第二序是“亲近善人,听闻佛法,讲道理,遵循佛法”。佛法要从善知识中听来,听法是获得智慧的主要途径。

所谓善知识,相当于老师、同修、同行,他们的见解和做法是一致的。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好知识,否则就不是好知识。善知识引导我们修善法,恶知识会引诱我们做恶事。有十个善业和十个恶业。指导我们身、心、口修十善法的是善知,引诱我们修十恶法的是恶知。当然,好的知识不仅要指导我们的实践,还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们在积累佛学知识的时候,要看破、放下、看透修行路上的各种阻碍和境界,要在学习和学习中打好基础。因缘中听佛法,修行智慧,是果中般若。

般若是有形有形的,般若是无形无形的。无形与无形的奇妙意义,要从有形与有形的方法中去体验和学习,这样才有基础,才有学习的基础,才有不会偏离经典的修行。所以首先要修行,学习智慧。

来培养智慧。

思,择义。想什么,怎么想,由选择来判断,学什么,学什么,一定要坚持;学的不好就要放下。

“禅”翻译过来就是“冥想”或“冥想”,即在内心平和、环境宁静的情况下进行思考。人生苦,思维生诸法,思维有四相:无我、无我、无众生、无寿,思维诸法无常。通过思考,我们被引导放下所有对思想的执着,远离所有的邪见。

人生本来就是无常的,一切规律本来就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如果坚持不变,那就是邪见,背离了事物的本质,所以要有积极的思考。

正义思维是八正道之一,是在正义的指导下选择思维的过程。

思考需要实践中的智慧,实践中的智慧,实践中的坚持。只有没有智慧,才会变成死人,发挥不了作用。破恶修善破惑真的不够。

所以,要善于思考,明断是非,明断是非。

闻:闻佛法;思考:像理性一样思考。如果我们的思维违背了佛教的根本原则,那就不是“像理性一样思考”。

学佛法,首先要树立正知、正见,在正知、正见的指引下,去思考、去思考、去选择。思考是好的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妄想的思考。思考和妄想思维有什么区别?

“理性思考”不是妄想,也不是成长中的邪见。

当然,思维练习只是练习的初级阶段。当你达到修行的终点时,你必须超越所有的对立面。有两个相反的东西可以比较:对与错,恶与对,善与恶,你与我。功夫合而为一,这些对立的东西都将超越消失,进入更深层次的禅修状态。

一定要明白,打坐不是让你产生妄想。

在因中,是智慧,在果中,是般若。

来培养智慧。

智慧是冥想的功夫。我们对佛法有所耳闻,理性思考,然后还要根据佛法的道理,在修行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去落实。这就是“法随法便”。依法办事,依法生活,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例如,如果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或参加一次谈话,或参加一次破案,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真理我们

学习智慧包括思考和修养,思考智慧也包括学习和修养,修养智慧把三者完全统一起来。通俗点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与实践的一致,知行合一。

原因是修智慧,果是实相般若。

佛教法律学分析详细,智慧分为三类。其实这三者是分不开的。

所谓“从文休斯到三昧”三摩地是禅定,三摩地是三摩地,三摩地是正的,禅定最后要付诸实践。

另外,打坐也要有正确的引导,才不会盲目修行。

人如果没有眼睛,走路看不清路况和方向,就有可能走进坑里,走进荆棘林,走进泥水里。

什么是坑?邪见是个坑,贪婪也是个坑。当你走进贪婪的深坑,就拔不出来了。去邪见的荆棘丛,你逃不掉的。荆棘上长满了锋利的刺,挣脱了这根刺,那根刺又成了拦路虎,不是扎到手就是扎脚。如果它刺痛你的眼睛,它将永远不会熄灭。

所以我不怕不开悟,就怕走错路,掉进邪见的深坑。

无因果是邪见,见是邪见,见是邪见,见是邪见。总而言之,邪见是那个执着于存在与否,对与错,善与恶,人与我的人。

“色不异,空不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的法律都是空的。如果只空谈,不谈事,不谈色,可能会成为一个破景,破景就是邪见。

是邪见只讲有,不讲空,坚持有。

一旦执着于事物的某一点,看不清全局,就无法看透,无法释怀,无法超越。总而言之,只要有片面性,就会有坚持,就会有阻碍,就会有局限,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所以文慧、思慧、修慧都是在练,不是在功夫的过程中,所以不要急,不要慢;着急是一种错,慢也是一种错。我们必须走中间道路。只有中庸之道才能符合正确的观点,才能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佛教提倡中道,不苦不乐,不急不缓,不快不慢。一切都做得恰到好处。多走一步是不对的,少走一步也是不对的。当你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去做。当你停下来,你就会停下来。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刚刚好。

就轻安自在,修行就顺利圆满。

从闻慧到思慧的过程是以智慧观照为主,修慧是以禅定为主。

闻思修讲的是三种智慧,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是定慧等持,讲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定,二是慧;一是止,二是观;一是觉,二是照;一是惺惺,二是寂寂。就是将闻、思、修放在观的方面、止的方面,在智慧的观照下,实现禅定的安宁。

六祖大师讲:所谓坐禅,禅非坐相,亦非动相,它是一种动静结合、定慧等持的状态,它是一种行亦禅坐亦禅的状态,在动静运为中,禅的体与用浑然不可分离。

文:97su.cn

下一篇:黄柏林:中国史书记载的因果轮回的故事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