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积累大福报的小技巧

2022-10-28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现在学佛的人有两种情况:一部分人对佛教非常虔诚,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佛教教育,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善事,但往往流于表面,得不到多少功德;而有些人学佛多年,知道一些佛学理论,眼睛却一直盯在深奥的佛法上,始终没有扎扎实实地积累资源,扫清障碍。前者因为不懂而不知道如何修行佛法,后者知道一些佛法,却因为偏颇的见解而无法当场修行。

我们现在学的《极乐愿文大疏》非常具体的告诉我们如何积累资本,扫清障碍。还引用了大量的教学证据和案例来说明积累资本和清除障碍的重要性,可以同时根治以上两种人的问题。这本书里有很多佛教的招数,也宣扬了显密和谐的原则。相信学了这个佛法之后,之前对佛法不了解的人会有所了解,之前对秘法有疑虑的人会打消疑虑,有长久友谊的人也会对秘法有信心。

就我个人而言,这次和大家一起学习净土佛法,我收获很大,我也愿意把这些精彩的佛法教导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一次仪式上,一位道友说:“每当我享受佛教的甘露时,我不禁想起我那些处于迷茫中的同事。”这句话我也有同感。现在我们自己对佛法也略知一二,但是很多和我们有关系的众生,还在浑浑噩噩的活着。为了让这些人从佛法中受益,我们应该努力广泛地弘扬佛法。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从佛法中受益,我们为你们提供了良好的关系。我上完课,发件人整理了《讲记》。当一份《讲记》发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有些根深蒂固的人,拿到文就很开心;相反,一些根基较浅的人拿到法版的时候没什么感觉,拿到工资的时候却很兴奋,浑身发抖。佛教徒要观察自己对法书和金钱的反应,看看自己属于什么样的人。

你拿到法文版后,千万不要没看过。你要反复看,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有所收获。佛教很深奥,一个看似简单的公案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与世俗的规律完全不同。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把《人间世》的小说看了一遍,基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看完看不出什么新意;佛教的道理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反复看,每次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去年很多人读完了《入行论》。今年我们要求一部分人重新学习,一部分人是第二次学习。最近有人跟我说,这次学习的收获比上一次还要大,因为上一次学习,我没有佛学基础,很多道理听起来很无知,但现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所以佛教很深奥。学一次远远不够。要反复研究!

让我们开始宣扬积极理论。

前面我们讲过实养、虚养、自养。今天,我们强调要尽最大努力支持三宝。

每个修行人都想积累大量的金钱。他怎么能积累大量的钱呢?如果你能抓住几个关键点,你就很容易积累资产。这几点:一、随时随地付出与付出;第二,在传播好的佛法知识之前提供支持;第三,为僧尼法会提供支持。下面单独声明一下吧。

首先,那些想积累大量食物的人应该在任何时候都勤奋和支持。

对于要去极乐世界的人,看到你喜欢的任何东西,都要供奉给阿弥陀佛,发愿让其他众生都去极乐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看到令人愉悦的环境,比如公园里的鲜花,蓝天上的白云,路边的清泉,旅游时美丽的自然风光,商场购物时精致的商品.当看到各种令人愉悦的环境时,道友们不要轻易放过。其实这是一个积粮的大好机会,大家要马上支持三宝。

不仅无情的法律能规定,就连人也能规定。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说遇到帅哥美女要献三宝。另外,当你得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你要先供养三宝,然后自己享用。举个例子,当你得到一件新衣服时,先把它在空中摇摆,心里想着或说“支持三宝”,然后再观想三宝把你的衣服送给自己。

很多藏族人都有这个习惯。前几天和几个藏族人吃饭。其中一个戴着漂亮的银饰品。另外两个看到后,立刻异口同声地说:“真好看!支持三宝!”这里说的是遇到对的情况,得到新的东西,要供养三宝。这是为了让大家养成随时随地提供支持的习惯。

一旦你有了这样的习惯,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很多祝福。有了广大的财富,世间所有的幸福都会诞生。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和勤奋地支持三宝。如果你想在世界上幸福,你应该勤奋地支持三宝。

《地藏十轮经》云:

三界之乐,生于三宝,

所以,寻求幸福的人往往是支持三宝的。

不信佛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三宝?但不管他们怎么想,生来供养三宝才是如来的真言,也是无欺的世俗本源。

如果你想在世界上找到幸福,你也应该勤奋地支持三宝。

有些人认为只要有深不可测的境界,就会得到解脱尘世的快乐,所以往往不屑供奉三宝。事实上,这个雄心勃勃的想法是错误的。

《前行备忘录》中有一个比喻,“头从高处扎,颈从低处断”,意思是如果只托住身体的头顶,很可能身体会从细颈处断,而不是

有了身体的头也没有什么用处。这比喻有些人一味希求像头部一样的正行法,但因为没有积资净障等前行法作为基础,最终他们得不到任何实义。相反,如果从身体般的基础法起步,不管修任何法都能成功。

因此,欲求解脱者千万不能轻视积资净障等前行法。

这些道理极其殊胜,我因此也非常感念大恩***法王如意宝,***老人家通达了一切显密佛法,并且以身作则去实践这些道理,受他老人家言传身教的影响,传承弟子们对世俗和胜义的善根都很重视,真正做到了二资双运。在当今时代,这样的***和弟子都是非常罕见的。能值遇大恩***,这确实是多生累劫的福报,每当我想到这一点,内心总是有说不出的欢喜。我并不是故意说一些溢美之辞,自己内心深处确实有这样的感激之情。

第二、下面讲在传法善知识前作供养。

我们在善知识前求法时,不应两手空空,什么供养都没有,这样的求法是不合理的。虽然正法与***不需要财富,但如果自己明明有财富,却舍不得供养,这会耗尽自己的福德。

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不会为财富而传法,但为了不致耗尽自己的福报,尤其是为了显示佛法的珍贵,也为了表明对佛法的尊重,弟子应该慷慨供养。

《米拉日巴***传》中有一则鄂巴***为求法而供养***的故事。鄂巴***是玛尔巴***的弟子,有一次,鄂巴供养了玛尔巴***大量财物后,对***说:“***啊!我的身口意都属于您老人家。这次我把所有的财产都带来了,家里只剩下一只母山羊,它是羊群的祖母,因为它实在太老,又是跛脚,所以才把它留下了。我把这些都供养给***,请您赐予我殊胜的灌顶与口诀,特别是耳传派的甚深口诀!”说完向***顶礼。玛尔巴***笑着说:“哦,深远殊胜的灌顶和口诀是金刚乘的捷径,依靠此口诀,不需要旷劫修行,此身就能成佛,这是一切口诀中的特别口授,为***、空行所付嘱。既然你要求法,那只羊虽然又老又跛,不拿来还不算全部供养,我的口诀还是不能传给你,别的法我早已传给你了!”鄂巴问:“如果我把这只老山羊供养了,您老人家肯传法吗?”玛尔巴***说:“只要你亲自去拿来,我就传!”于是鄂巴一个人跑回去,把老山羊背过来供养***。他把所有的东西供养后,玛尔巴***非常欢喜地说:“所谓秘密真言乘的学人,就是像你这样的弟子。其实,一只老山羊对我有什么用呢?但为了尊重法必须要这样做。”接着玛尔巴***便赐予他殊胜的灌顶和口诀。

没有信心的人会觉得,玛尔巴***的贪心真大,弟子供养再多财产都不满足,连一只老山羊都不放过。其实根据***的观点,在依止***时,弟子必须对***观清净心,应当想到:***的任何行为都有甚深的密意。但现在有些人分别念很重,总觉得***的行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甚至***说一句话,他能挑出一百个毛病。这样的恶心劣行会障碍自相续产生觉受和证悟。其实***本来没有任何过失,是弟子的心、眼不清净,才觉得***有过失,这就像镜面上若有垢障,镜中显现的面容也会不清净一样。

所以莲花生大士有这样的教言:“应当一心一意祈祷***,平时要以清净心和慈悲心来修炼妙力!”

这里讲应该对***作供养,但如果***不愿意接受供养,弟子也没必要强迫***接受!

我曾见到这种情况:有一个弟子供养***一百块钱,***把钱推回去,对弟子说:“我不接收供养。”但弟子哀求道:“***!您一定要接受。”又把钱塞到***的衣服里。***把钱掏出来扔得远远的,弟子又把钱拾回来,跪在***面前苦苦哀求。***想离开,弟子一直挡着不放,一定要***接受……为了一个供养,给***增添了许多麻烦。其实,在这种事情上,弟子应该随顺***。

法王如意宝曾说:“如果***不愿意接受钱财,弟子也没必要供养这些有漏的财物,只要内心作意幻供养就可以了,这同样可以积累资粮。”

按理来讲,求法者本应对传法者慷慨供养,但是在现实中,有些吝啬者就是舍不得供养。这些人要好好想一想:死死抓着有漏的财物有什么意义呢?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积累财富,但死亡来临时,即使他的财富多如须弥山,也没有权利带走芝麻许,只能两手空空离开人间,随着业风漂泊在中阴界。也许在那个时候,这些吝啬鬼才会醒悟过来:人死后再多的财富也用不上,为什么自己生前不用这些钱财作供养呢?

托尔斯泰有一篇小说,小说中讲了一个地主和土地的故事。俄国有一个贪婪的地主,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购买土地,最后他的地盘极其辽阔,从地界的这边到那边需要骑上马来丈量。当地有一个习俗,死者生前要选择自己死后埋葬的地方。当这个地主快死时,他为自己选择了一处墓地,在看到自己的墓地时,地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感慨地说道:“一个人其实只需要六尺长的土地就足够了,这一点土地就可以把自己放进去,但我却把一辈子都浪费在多余的土地上。”

现在有些富人把钱存在银行里,自己舍不得享用,也不愿意贡献给社会,他们的财富仅体现为存折上的数字,此外无有任何实义。当他们离开人间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一辈子积累的财富被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瓜分一空。这些富人虽然暂时拥有广大的财富,最终却一无所有,用佛家的话来讲,他们的财产就是不坚实的财产,最终必定会被劫夺。

怎样让不坚实的财产成为坚实的财产呢?

《法化谈丛》中说,以前有位富商,他一直苦于无法保管自己的钱财,他想:若将钱财埋在地下,恐怕地鼠会偷走;若藏在森林中,恐怕猿猴会搬去;若藏在水里,恐怕水中的动物移动;要是交给亲人,恐怕他们挥霍无度……想来想去,还是自己随身带着保险,于是他将所有的财产兑换成黄金,天天缠在腰间。一次这个商人路过某地,见到街道中央摆着一个大钵,来往的行人都向钵中扔钱。富商问一个人:“这些人在干什么?”那个人说:“你不知道吗?这是公共福田,舍一得百千万亿倍酬报,往后会受用不尽。”

佛在《宝积经》中说:

我不舍财,财将舍我,

我今当舍,令作坚财。

这口大钵就是坚牢藏,金钱财物一入其中,“五家不得共享”,唯供养者独自享有。”富商听后欢喜雀跃,说道:“我得到寄托财物的好地方了!”就解开腰带,将黄金放到钵中,又到寺院里皈依三宝,众比丘为他诵经忏罪,他心开意解,获得了须陀洹果。这个商人通过供养三宝,把被五家共享的财产变成了坚财,看了他的故事后,大家懂得该如何保管财产了吧。【五家共享:王臣以法令取之,盗贼以非法夺取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毁坏之,由人共取由天没收之。】

《大智度论》中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

财富虽然能带来暂时的快乐,但一切都是无常的,最终自己的财富会被五家共用,而且人的心会因为财富而散乱不定,这也是一种痛苦;而且,人什么时候死是说不准的,因此生前有自在时,除了留下生活必需的资具以外,多余的财物都要用来上供下施。

有些人说:“不是我不愿意供养,而是我太穷了,没有供养的能力。”其实,供养不在于钱多钱少,只要有供养的意乐,再穷的人都能供养。即使作不了大供养,供养几朵花总可以做到吧,你可以在野外采几朵花,或者买几朵花来供佛,以这样的供养也能积累广大的福德。

道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因此无论贫富贵贱,任何人都应精勤作供养!但现在存在这种现象,在断恶行善方面,有的人对于广大之事怯懦不为,对于微小之事不屑一顾,这样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一无所成。

现在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当我们劝有些人做大的善事时,比如出家受戒、终生吃素或者做慈善事业,他们觉得这太难了,根本做不到;劝这些人做小的善法时,如供一盏灯、点一支香、念一句佛,他们又觉得这微不足道,甚至反过来还讲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搞这些有什么用啊?人生就像阳光下的露水,很快就过去了,还是及时行乐吧……”

其实,对大的善法怯懦、对小的善法轻视,这都是不应理的,我们应该遣除这两种心态!

如果有勇气,有些大的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每个人都是一盏灯,每盏灯都有一份光和热,都能遣除黑暗、带来温暖,如果不愿意放出光和热,这就是自己的不对了。有些人学习大乘佛法已经多年了,心态还是很怯懦,一提到为三宝发心做事情就摇头:我哪有这个能力?只要自己有吃有穿就已经不错了。我觉得这些人应该改变心态,要握紧拳头给自己打气:别人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我这样脆弱?如果能激发出勇气,肯定会有一番作为。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以前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德国有两兄弟移民到美国,最初他们在纽约谋生,生活很艰难。当时两兄弟的心态完全不同,哥哥认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很难有所作为,于是到乡下买了一块地种菜,而弟弟没有低头,他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的专业是地质学和冶金学。四年后,弟弟大学毕业了,他到乡下去看望哥哥,哥哥问他:“你现在拥有什么?”弟弟说:“除了文凭,别的什么都没有。”哥哥说:“你还是跟我扎扎实实地干活吧。我带你去看看我的菜地。”在菜地里,弟弟蹲下来看了看菜,又看了看菜底下的土,然后进屋拿了一个脸盆,在里面盛满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盆里漂洗,渐渐地,在盆底出现金灿灿的金属屑。弟弟抬头看着哥哥说:“哥哥,你知道吗?你是在一个金矿上种卷心菜!”由于兄弟俩最初的心态不同,导致他们中间的行为不同,最终在同一块土地上获得的收益也完全不同。

再举一个例子:四个人去同一个花园,一个人精神不正常,他认为这是地狱,花园中的美景反而给他带来痛苦;第二个人觉得这个花园很美,在花园中自得其乐;第三个人见到花园中的美景,以自我解脱的心供养诸佛菩萨;第四个人以菩提心摄持,将花园中的美景供养诸佛菩萨。同去一个花园,由于内心的状况不同,每个人的收获也完全不同。

所以,心是决定一切的。

道友们如果善用此心,完全有能力在佛法上做一些大事。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轻视小的善事,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资粮。有些善法看上去不起眼,实际上它的功德非常大。

《大悲白莲花经》中说:“观想如来后,仅向空中抛一朵花,其善根我以善逝佛智也难以衡量宣说。”一般人认为,供养一朵花是非常小的善事,可是这个教证说,观想如来后,仅仅将一朵花抛向空中作供养,连佛的智慧都难以衡量其功德!

好好想一想这个道理,我们确实不能轻视任何看似微小的善法。我对这些道理是深信不疑的,每天早上起床后,内心都要观想诸佛菩萨,然后一边念供养咒一边向空中喷香水作供养。

《妙法莲华经》中说: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渐见无量佛。

这个教证讲的非常清楚:是以散乱心供养,没有要求安住在生圆次第或者禅定的境界中供养;是在墙壁的画像、唐卡或者佛像前供养,不是亲自在佛面前供养;是供养一朵花,不是供养许多花,以这样的供养也能逐渐见到无量的佛。

在香花供佛方面,汉地做得很好,寺院里的供桌上经常摆满鲜花等供品。尤其每月的初一、十五等吉日,众多善男信女都拿着香花到寺庙供养,这些人的行为值得随喜。虽然他们也许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显宗的空性见、***的清净观,但他们对佛菩萨有恭敬心和欢喜心,以这样的心态来供养也很难得。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寺院的创办者为众生提供了供养三宝的场所,他们也功德无量。今后道友们如果有能力,也要建立一些道场,最好是闻思修行的道场,如果实在没有能力把闻思修行搞起来,也要塑造一些庄严的佛像,这样许多众生都会来作供养。

再退一步讲,即便对佛没有信心,只是以某种偶然的因缘对佛作供养,这也必定有功德,佛经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公案。

所以行持善法并不需要太高的要求!但现在有些人经常说:“心散散乱乱的,还供养什么啊?这没有任何功德,应该放下这些勤作,只要自然安住就可以了。”这些人说的话很大,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该安住的本性一刹那也安住不上,而不该放下的断恶行善却全都放下了。

道友们应当注意,不要被这些似是而非的语言误导了。我们毕竟是凡夫人,在做善法时肯定会产生各种妄念,甚至是非常恶劣的念头,但不能因噎废食,放弃一切善法。暂时有一些分别念并不要紧,只要能经常提起正知正念,并采取各种对治法,使恶念逐渐减少,善念逐渐增加,这就是一种修行!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许多善法的形象虽然不大,但功德并非微不足道。如果拿出一大笔钱作供养,或者安住在一念不生的境界,这些一般人很难做到,但刚才讲的善法人人都能做到,功德又巨大,想积累资粮的人为什么不去做呢?

第三、接着讲在僧众共修的法会中作供养。

在举行大规模的法会时,因为法会中有***的仪轨(此为藏地的情况),具有前行、正行、结行(即三殊胜),并且僧众当中有许多高僧大德,所以行持善法具有巨大的变数,功德能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因此尤其要在这样的大法会中精勤作供养。

我们学院每年都开极乐法会,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僧众参加共修,这些都是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在极乐法会中要修持***的仪轨,而且有前行发菩提心,正行的念修,结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如果能对极乐法会作供养,功德确实非常大。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每天学习净土法,这也可算是开极乐法会,因为我们每堂课都有前行发心、正行闻法念佛【每堂课后***要带领大众共修念佛】、后行回向,所以此时若能作一些供养,比如供灯、供水、供花,也会有很大的功德。

今后学院开大法会时,希望各地的道友积极参加共修。能亲自来学院当然很好,如果不能来学院,可以在当地举办共修法会:集中在各自的道场中,在佛像前陈设精美的供品,然后一起念咒诵经。

现在汉地有些居士喜欢做火供,如果有生圆次第的境界,这当然有很大功德,但不一定人人都有这些境界。而刚才讲的共修法会不需要很高的境界,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参加,而且绝对有很大的功德,所以今后道友们要广泛发动人们参加共修。

总而言之,一切今生来世安乐的根本就是积累资粮。许多人罪业深重、善根薄弱,好不容易遇到了三宝,此时千万不要空过了,要以三宝作为积累资粮的对境,好好作供养,多多积累资粮。

人生非常短暂,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大家要抓紧时间断恶行善!

如果是造恶业,应尽量往后推,最后舍弃这件恶业!

如果是行持善法,不能明日复明日地往后拖,这样有可能会落空,一定要当下行持,争取早日圆满此善法!

文:97su.cn

下一篇:只要念诵此咒 在龙天会受到大量护法的保护 最终能够极乐世界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