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五章)04

2020-01-09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五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七十五章 开掌大千小04

心的十种作用范围

而我们修道则是要离这个心缘相,把现有心理思想的境界,让它能够不起。离开了心缘,你才能初步地明心,见到自己的心量。他现在依《摩诃衍论》的说法来说明心量,分为十种,这不同于唯识的分法。‘一者眼识心、二者耳识心、三者鼻识心、四者舌识心,五者身识心’这个身识心要注意,我们打坐起来感觉到身上气脉的变化,这都是身识心的作用。什么叫做气脉?是你身识心的作用。第六是‘意识心’,意识思想的心;第七是‘末那识心’,也就是平常我们讲的灵魂,这个生命投胎与出胎的东西,也可以说是那永远不死的生命,死了又去投胎,反反覆覆。第八是‘阿赖耶识心’,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业识的种子。普通的唯识就讲到阿赖耶识。第九是‘多一识心’,这是我们普通人都能体会得到,当你的心念一宁静的时候,一个人同时可以做很多的事,在一刹那间当眼睛在看的时候,耳朵还在听声音,手还可以写字,当然还可以边讲话,如果有人抽烟的话,也能闻到烟昧,而身体冷不冷也感觉得到,这就是多可以为一,一也可以为多,这是心的功能的变化,多一识心。有许多同学读书读到,或是修道修得把脑子变得呆呆板板,喂!我正在做一件事,请不要来打扰我!我的话还没讲完,我不听你的回答,就这样把自己搞得笨笨的。他不晓得去发挥心体功能的多一作用。我现在虽然跟你们讲话,但是旁边在做什么都能听得很清楚。这个多一识心就是心体的功能所发出来的作用。这个道理懂了以后,就知道人修持到某种程度就自然有神通,这神通并没有什么稀奇,而是每一个人生命本来具备著这种功能。第十是‘一一识心’,这作用就多了,无所不知。因此佛可以智周万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拿《易经》的用语来说即是万物各有一太极,由一当中又产生一,有无穷无尽的一,不可尽、不可说,而作用无限。这是一一识心,总共有这十种心。

一即一切的真理心

如是十中,初九种心,不缘真理;后一种心,得缘真理,而为境界。

这节根据《摩诃衍论》的说法,与无著、天亲的唯识学派稍有不同的意见。‘如是十中,初九种心’,他说这十种心量中的前九种心,从眼识心到多一识心,‘不缘真理’,普通都叫做妄心、妄想;‘后一种心,得缘真理,而为境界’,只有一一识心才是自性本体整体的现量。一切万境为真现量,宇宙万有都是一一识心的功能所发起的,而构成了各种境界。物质世界是它的境界之一,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它的境界之一。而《瑜伽师地论》把三千大千世界整个万有的范围都归纳在第六意识心的范围,因此无论升天或下地狱都是第六意识心所造的业而形成的。

今据前九,作如是说。离心缘相,本有契经中,作如是说。甚深真体,非余境界,唯自所依缘为境界故。

根据《摩诃衍论》讲心性之体的说法,‘离心缘相’,要我们离妄想心、攀缘心,这些心的现象离开了,自性的本体就呈现了。‘本有契经中,作如是说’,‘本有’,自性的光明是本有的。‘契经中’一切佛的大经里头,‘作如是说’,这样讲,怎么讲?‘甚深真体,非余境界’,这自心的本体,也就是成佛成道的本体,没有境界,有一个境界都不是。那么它到底有没有境界?有境界,它自己本身是境界。普通我们讲一个境界,呀!这个好清净,这个境界是意识的作用,不是本体的作用;呀!这里好美哟!这是意识观念感受上的美,不是本体上的境界。‘唯自所依缘为境界故’,反过来说,一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一切至真、至善、至美的,都是它的功能、它的境界。一一识心是所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道理是非常难懂、难知的,因此下面他接著引用《楞伽经》来说明。

下一篇:南怀瑾:对未来的惊人预言,启开你的远见01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