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学会“找好处”

2014-12-15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无论是抱怨的心念,还是抱怨的语言与行为,都是由嗔心所引发的。一个人心中对某件事生起嗔心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我爱执”,二是心中有了“这件事对我有伤害”的想法。总的说来,去除对“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嗔心的方法,其实就是在这两点上面下功夫。

通过修持“人无我”的空性法门来去除“我爱执”的根——“我执”,或者通过修持慈悲心等方法来削弱“我爱执”,这是在导致嗔心的第一个原因上下功夫。

在没有证悟“人无我”空性之前,我们也需要在导致嗔心的第二个原因上下功夫,也即学会换一种眼光看问题,看到事情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样就能避免让自心专注在“这件事对我有伤害”这个泥坑里面。这样作意与用心,并非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是深入观察心灵的奥秘之后,作出的极其智慧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件事的发生,从其究竟的本性上来说,是没有“好坏”属性的,“好坏”都是观察者站在某个角度加在这件事之上的一种主观态度;一旦分别心将“好坏”加在某件事之上,分别心就只能按照这个价值标准所界定的轨迹去运作了。加“好”的就会得“好”,加“坏”的就会得“坏”,这是心灵在世俗层面的最深奥的法则,应当用心去领悟。

“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是如何形成的呢?唯一原因就是不断用“坏”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周围的每件事,久久训练,日久功纯,“坏”的恶道场景就真的显现在自己面前了;天堂的美好是如何形成的?唯一的原因用“好”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这样不断日积月累,天堂的美好就显现在自己面前了。

在人间,为什么有些人活得成功而快乐?而为什么有些人却活得失败而痛苦呢?除了前世的业报之外,更重要的是:成功而快乐的人具有一颗成功而快乐的心,他们时时都用成功而快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因而他们活得成功而快乐;失败而痛苦的人具有一颗失败而痛苦的心,他们时时都用失败而痛苦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因而他们活得失败而痛苦。

这样一个道理,绝对值得我们千百万次地去观察与思维。古人说:“自求多福”,意思是,福报不是别人送给你的,而是自己求来的。如何求呢?就是自己时时用“福报”的眼光和思想看待周遭的一切。《太甲》中说:“自作孽,不可违。”用不好的眼光看待外境,这叫“自作孽”,这件事的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谁也救不了,这叫“不可违”。

《太上感应篇》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幸福与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招引过来的;好的想法招引好的命运,不好的想法招引不好的命运,这个“因果法则”永远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例如,观察“老师批评学生”这件事,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在害我”,那么这个学生会从这件事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下面的结果:1)内心真的感到很受伤,觉得老师不公平、偏心,对自己不好;2)对老师心生怨恨,远离老师,甚至背后说老师坏话;3)以后从这位老师那里很难再得到什么本质性的帮助了;4)如果老师批评的是对的,自己的那个缺点会永远得不到纠正,这个缺点将来会把自己害得很惨;5)强化了不接受别人批评的恶习;6)很有可能也强化“周围都是坏人”的邪见;7)老师也会感到很尴尬,以后不会再愿意对这个学生付出真心了,甚至也不愿意指出其他学生的缺点了。

相反,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在爱护我、帮助我”,那么这个学生会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呢?1)觉得老师对自己很好,正在帮助自己;2)对老师心生感激;3)纠正自己的那个缺点,以后获得成功的障碍就少了一个;4)以后还有机会从这位老师那里更多的帮助;5)有利于培养接受别人批评的好习气;6)会强化“周围都是好人”的观点;7)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也有培养前途,因而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个学生身上。

像这样,是从“老师的批评”这件事中得到伤害还是恩赐,全凭学生对待这件事的一个想法。内心如何塑造自己,自己就会成为那个样子。“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的想法,就是按照自己“不可教”的式样来塑造自己,自己最终会成为“不可教”的人。“老师在透过批评帮助我”的想法,是在按照“我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改造自己”的式样来塑造自己的,自己最终会成为老师的好学生。

不仅如此,内心如何看待他人,也会使他人成为那个样子。“老师在伤害我”——当老师透过学生的言语与行为,在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内心的这种想法时,也会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真的伤害了学生,内心会感到沮丧与失败;“老师在帮我”——当老师在学生的言语与行为中“读”到学生内心的这种想法时,老师当然会感到高兴,觉得自己的行为还是很有意义的,因而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帮助这个学生。

人为什么会步入绝境呢?就是心中曾经有过太多的像“老师在伤害我”这样的负面想法,这些负面想法一个又一个地在心中生起过之后,就会积聚成一股强大的业力,使得我们的不得不生活在负面的想法与环境中。有人为什么会左右逢源呢?就是心中曾经有过很多像“老师在帮我”这样的正面想法,这些正面想法在心中积聚之后,也会形成一股强大业力,让他感受到美好与快乐。

王凤仪老善人的《化性谈》中说:“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人人都想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成功的却很少,王凤仪老善人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心中想的都是别人的不好。

又说:“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苦恼。”当我们在外面的人和事之上学会找好处时,内心存的就是美好,这样久久行持,心就很阳光,不会有苦恼;当我们到处找他人的不好时,心里存的就是不好,久而久之,心就很阴暗。

又说:“找好处是真金,要想找好处,就得以志为根——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找出真好处来;在忍无可忍时,还能忍得住——就是大义参天。”“金”代表富贵、快乐、成功,一个人要想这些,就必须学会“找好处”,一旦一个人学会了“找好处”,富贵、快乐、成功就有了保证,因此说“找好处是真金”。什么叫“以志为根”呢?也就是在内心立志与发誓:“从今以后不再用负面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要学会在他人认为没有丝毫好处的事情里,找出真好处来,在他人忍无可忍的事情之上,还能忍得住。”如果能这样做到,就是“大义参天”——这里,“大义”是指自己的这种信念与行为非常正确,“参天”是指符合因果法则,因为这里的“天”就是指因果法则。

王善人还说:“找好处开了天堂路”、“找好处胜用暖心丸”。对这些教言仔细思维之后就会发现,一个人要想获得暂时与究竟快乐,要想获得成功,“找好处”实际上就是唯一重要的诀窍。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著)

下一篇:明如居士:修行人更不应该抱怨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