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大师:善导大师用“两江白道比喻”保护信佛者的信心(16)

2022-11-04 南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观经、释道三心、解说】善导大师用“两江白道喻”来保护佛教修行者的信心(十六)

见佛欢喜经明示。

我们来看看讲义《见佛心而乐》是怎么说的。从这些诗句和公案中,我们可以知道,在我们临终的时候,看到佛菩萨,一定是非常快乐的,就像善导大师说的“快乐无止境”。先看《悲华经》的第42个愿望:

愿我能成为神通-多罗三摩地,其余无量诸佛世界,一切众生。如果我做了神通-多罗-三摩地,修了菩提,想活在我的世界里,当我死的时候,我要把自己围在大众当中,出现在他们面前。人见我,在我处欢喜;看到我的原因,离开所有的障碍,即使你放下你的生命,来到我的世界。

《悲华经》这段话,道出了达摩菩萨的第四十二愿。

“临终之时”指的是垂死的人。他死了吗?还没有。所以,达摩菩萨说,我在弥留之际,要把自己和大众围在一起,出现在弥留之际。这个人看到我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心欢喜”,这是达摩菩萨的心愿。因为见到我,我留下各种隔阂。“障碍”是障碍,“崇拜”是隔阂。有很多佛菩萨在你生命的尽头来接你。你还会有障碍吗?还会有差距吗?菩萨已经把你团团围住了。不公正的债权人如何找到你?能找到你主要是被不义之债,所以佛菩萨都在附近看戏!顺便说一句,所有不公正的亲戚和债权人都被带回极乐世界成为菩萨。

二、第45个愿望《大悲芬陀利经》:

我得菩提时,佛土中有无数众生发菩提心,愿生吾国,善根回头。在我快要死的时候,我被无数人包围,现在我就在他们面前。看到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我会开心,克服一切障碍;我的生命结束后,我必须生下我的国家。

《大悲经》的第45个愿望和《悲华经》的第42个愿望意义相同。只要十道众生有菩提心,想在极乐世界生活,在他们生命的尽头,法藏菩萨说:“我将被无数人围绕。”我希望在文中说“无数”,这意味着我们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佛菩萨来接我们的是少还是多?很多!垂死的人看到无数佛菩萨出现在他面前。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大喜”,上面有个“大”字,就是大喜的意思。当我临终看到佛菩萨,你还会没有正念吗?还会乱吗?会反转吗?绝对不行!因为我快乐,我确定我正念,我的心没有颠倒,我的心没有乱。

“扫除一切障碍”,一切障碍都被清除了。换句话说,佛菩萨不在的时候,不一定快乐,但可能还是有很多阻碍。但是,当佛菩萨在场时,他们就会快乐,一切障碍都会消除。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死。“我的生命结束后,我必须生下我的国家。”这是达摩菩萨的心愿。

我们从达摩菩萨的意愿知道,阿弥陀佛在我们死之前一定会死。那时候你就没有障碍了,你的内心会很幸福。那你就死吧,跟着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三、《观无量寿经》:

维提希和五百名宫女,听到佛祖这么一说,见准了时机。他们在一个极乐世界,他们能够看到佛陀的身体和两个菩萨。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感叹自己从未见过,突然意识到自己承受不了。

维蒂希夫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普通人。是维蒂希夫人撞了《观经》。维提希夫人和500个女仆听了《观经》的十六种教法,佛讲了第七种观佛的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莲花佛的佛的佛的佛

上品、中品、下品第四部《观经》经文。九品中,这三品提到行者临终时,欢喜见佛菩萨。我直接看了,让大家知道。

他生在他国,此人勤奋勇敢,于是阿弥陀佛接触到观世音菩萨,大势所趋,诸佛无数,比丘十万,众名,无量天界,七宝殿。观音持金刚台,大势至菩萨,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照在行者身上,双手向诸菩萨问安。观世音菩萨,大势所趋,无数菩萨敬仰行者,劝其入心。沃克看到自己就开心,热情。见其身,取金刚台,随佛,往生他国。

有没有经书上说“行者见了自己,便是快乐热心”?是啊!

弥留之际,阿弥陀佛、诸比丘,在家人簇拥下,金光照耀他处,作苦、空、无常、无私之言,赞叹出家,得离他人。沃克看到自己就开心。见了自己,坐在莲台上,跪下双手交叉,行了一个佛礼。不抬头,便是极乐。

有没有经上说“行者见自己,便是快乐的”?是啊!

那些不如活人的人,当他们生命垂危时,当你是佛,就是送佛,观世音菩萨,把大势变成未来,就说:善人!你被称为佛,所以所有的罪都消除了。我会欢迎你的。一开口就看到了,佛就亮了,充满了他的房间。见你欢喜,即使死了,也取莲花,成佛后,生在宝池里。

有没有圣经说“我很高兴看到”?是啊!

事实上,对于九品中的每一品,逝者生前都会遇到佛菩萨。看到佛菩萨之后,我一定很开心。此时,我必须正念我的生命,不要分心,走莲花台,去净土。

第五,33,360,010-30,000字:

若有四人,能持佛名,有此功德,末了阿弥陀佛随众到此人处,使他得见;看到自己找到了幸福的生活,功德倍增;这是因果报应,它生在哪里,它总是以一个孩子的下流欲望的形式存在。它纯净而美丽,它在中国中部。自然化身,神通广大,光芒万丈。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这段经文也说得很清楚:弥留之际,阿弥陀佛和大众来到这个人面前,让他看见。那么将来我们死了,普通人能用肉眼看到佛和菩萨吗?可以!因为佛菩萨是有能力的。

力让临终者亲眼目睹,这是佛力加持。所以我们不用担心现在没见阿弥陀佛,将来临终一定见;不必急于现在见,现在好好念佛最要紧。临终阿弥陀佛对你放光摄受,一定让你亲眼目睹。见了佛菩萨之后的心情怎么样呢?

“寻生庆悦”,“寻”就是立即,见了佛菩萨之后,心情马上庆悦。“庆”是庆祝,“悦”是喜悦。阿弥陀佛你终于来了,我太高兴了;观世音菩萨你也来了,大势至菩萨你也来了,觉明妙行菩萨你也来了,师父你也来了(掌声)。你们鼓掌,是希望我比你们早点死吗?如果师父比你们早往生极乐世界,你临终的时候,我一定会随着佛菩萨现前迎接你。那如果你比师父先往生极乐世界,师父临终要死了,你要慈悲随着佛菩萨来接引我,好不好?(掌声)谢谢大家!

誓取金台 遂愿得生

讲一个公案就好。举这个实例让大家知道,确实念佛人临终,能亲眼目睹佛菩萨。见了佛菩萨,内心一定非常高兴。

《宋高僧传》,怀玉法师,俗姓高,丹邱人,就是现在的浙江宁海。一向奉持戒律,超脱尘俗,每天只有日中一食,整天长坐不卧,努力精进。就算有跳蚤、虱子任意的滋生,他都不理。非常精进的读经念佛,曾经读《阿弥陀经》三十万遍,每天念佛号五万声,而且时常忏悔礼佛。在唐玄宗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七百四十二年,六月九日,见到西方三圣像遍满虚空,如恒河沙那么多。有一个人举着银台来迎接,怀玉法师说:“我一生精进念佛,誓愿要取上品金台,为什么不是金台呢?”说完之后,所有的圣像立刻都隐没而去。怀玉法师于是加倍努力,精进用功。

有一天,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法师头上已经有光圈了,请趺坐,结手印,等待佛来接引。”过了三天,奇异的光明照耀整个室内,怀玉法师说:“如果闻到了异香,就是我的业报将要尽了。”因此书写偈颂:“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经十劫修道来,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说完这个偈颂法语之后,奇妙的香气充满虚空,无量的佛菩萨圣众遍满十方,并且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全身具足紫金色的光明,一同驾御着金刚台而来迎接。怀玉法师于是含着微笑往生,表示见了佛菩萨非常的开心,太好了!这就是念佛往生的真实公案,一生誓取金台。

所以好好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道理,精诚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将来阿弥陀佛现他受用报身佛,持金刚莲台迎接我们往生报土,成就菩提。我们见了佛菩萨一定很开心,一定正念往生。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二河白道喻的疏文,我们已经看完前半部份,底下接着看后半部份。师父把二河白道喻的全文读诵一遍,让大家对照对照: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崄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此是喻也。次合喻者:

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

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又一切行者,行住坐卧,三业所修,无问昼夜时节,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回向发愿心。

文:97su.cn

下一篇:佛教是解决坏命运的最好方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