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怎么解脱,要么自卑、要么自负两种围困?

2019-04-26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人性的发挥作用,基本在两种极致下围困我们的自心。要么自卑,要么自负。大多数人的一生,很像是与自我周旋的“囚徒",忙碌且无为。终其一生的追求,回过头看,总觉得挣不脱一种似是而非的围困,因为,不解自心,不解生与死,最后,所追求的,所忙碌的,所倾其一生的努力,终归还是会以“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寂然落幕。

我们常感,自我的情绪很多变,遇事遇人遇境,不是纠结不堪,就是咆哮愤慨,大悲、大怒基本属于我们每天的心情伴侣,但,细数岁月中的回忆,基本很少有“大喜",“大乐"的身影。即便想褒奖自我,属于潇洒走一回的一生,却真实少有,能笑傲红尘般的“典故"。

不是我们没有可以喜乐的资本,而是我们太过于给自我开启一种盲目崇拜的模式,而不懂得酌情微调。自我的崇拜模式,会把我们的思维和心量,只调试在与膜拜自我、高度认可自我同赫兹的“频道"上。这种模式,并不具有转化烦恼的功能,它只会顺应自我的膨胀,而一再的给自我认可与可以再膨胀的理由。我们所厌恶的,会被本能的排斥,而且还会被冠以更多个厌恶的理由,而使得我们的嗔恨心增长。我们喜爱的,在这种自我崇拜的模式下,又会把这种喜爱无限放大化,而且给自己更多个可以和必须占有喜爱物的理由,以此来扩张我们的贪心。我们的傲慢心理,也会同样在基于自我的高度认可下,而觉得高人一等。疑惑的内心,也同样适从于自我崇拜模式下,我们只认可自我的知见,因此,外界不同的舆论只要违背我所有的主观意识先入为主的观念时,那么我以外的任何想法都值得怀疑和予以否定……因此就会有了固执己见。

倘若,人与人相处时,大家都在开启这种属于每个人自己版本的崇拜模式时,芸芸众生相,市井生活图就活灵活现的显现了。和谐,可能是因为,彼此间未侵犯到那个不能逾越的崇拜“雷区"。这种景象中,多半会有,世间八法中的“利、誉、称、乐"。之所以大家在互相惠利,互相称赞、互相美言中,才能乐呵呵的体现祥和,这里既如上述顺序的排列一样,彼此给了属于各自崇拜模式中,该有的恭维与吹嘘,因此这种虚荣的内心,彼此得到了满足,才会有所谓的“笑一笑"与和谐。这里的乐也并非是一种“大喜"与“大乐"。

当不和谐的场景出现时,纷争、吵闹、排挤、打压、诽谤等等,这种常见的人我是非。是因为,我们彼此间的自我崇拜,受到了侵犯,我们没有听见顺耳的虚言,反而是被忠言所逆耳,“衰、毁、讥"像“烫手的山芋"一般,被我们急于排斥与推脱,因而,自我的偶像效应似乎受到侵犯,而让我们有了苦的感觉。

一旦开启自我的崇拜模式,那么我们基本都不会太快乐,而且久而久之会有种情绪分裂的感觉。因为这种机械化的崇拜模式,并不具有转化我们烦恼情绪的能力,它只会让我们更像“囚徒"一般围困在自我欣赏的单向运行中,因为盲目,所以不会逆袭我们的烦恼。倘若,大家在彼此的相处中,都在启动这种模式,那么我们除了更多的固执己见,并不能有互通与包容,乃至忍让与割舍。所以,只会平添更多的情绪冲突,与矛盾激化。而且,自我崇拜的这种模式,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因此就会有极度的自负,与极度的自卑。

当今社会中,人与人的很多冲突与细小矛盾化的升级,大多是因为这种自我崇拜模式的作梗。所以,我们感叹当今,人心不古时,其实应该反思我们更多僵硬化的心理及情绪运作模式。这种极度的固执己见,就会缺少彼此互通与适应的空间。僵硬化的心理、僵硬化的情绪、在僵硬化的自我崇拜模式下,让我们彼此只会增加更多的不信任与不安全感,从而互相防备,互相欺诈等等恶性循环。彼此间的内心,少了太多“柔情似水"般的温暖。

所以,在佛法的修持中,我们强调菩提心的重要性,以及自他交换的修持方法。在生活中,提倡义工的积极性,倡导义工精神的带动性。其实这些,都是在让我们学会微调我们的自我崇拜模式。学会付出,学会关注他人的重要性,从而能转化我们的过度自我关注,进而调试我们的盲目崇拜倾向,这种努力之后的更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自己。因为一个人,只有感同身受自我以外其他众生的喜怒哀乐,那么回过头来,对于狭隘的自我需求,才能释然,从而才能更好的学会转化自我的烦恼情绪。所以说,真正的“大喜"和“大乐",存在于当断即断的自我崇拜之后。

下一篇:嘎玛仁波切:真正的大福报来自哪里?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