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是一种誓言,是修行的基础

2016-09-08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教徒以皈依佛、皈依证量状态〔也就是法〕,以及皈依修行诸圣众〔也就是僧〕,做为戒律誓言。皈依是纪律修行的基础。佛陀教导我们如何从苦和限制中找寻皈依,但首要的皈依或保护泉源是在证量的状态中寻得,而这种状态则是透过戒律、专注禅定及智慧的修行而获得。

佛教的经典要你隐藏你的好特质和成就,就像容器中的明灯一般。除非有很重要的理由,否则你不应该广为宣传它们。倘若一个人达到解脱的境界,然后告诉别人说:「我已经开悟。」这就违反了一个出家人的誓言,因为我们很难去判断他人的内在体验是达到什么阶段。

有一位竹巴噶举的喇嘛说他年轻时,跟他的老师在一块,老师要他向佛、法、僧做十万个大礼拜;在清晨和夜晚,他都必须在一个与自己身高等长的木板上做大礼拜。他的老师在隔壁房间的黑暗中禅定,而他为了骗他的老师说他正在做大礼拜,便用他的关节在大礼拜的木板上敲击。多年以后,在他的上师过世后,他在山洞里做禅定,忆起了上师多年来训练他的慈悲,因此哭了又哭,几乎昏倒,不过接着体验到了澄明,之后他便持续修行。结果,在成功的禅定之后,他偶尔会在鲜明的回忆中记起了过去世。

遇到这些人,让我们受到了激励,增强了决心;并且经由他们,法教而得以活起来。就是如此,修行诸圣众提供了修行者可以仰望的典范,协助引领我们皈依。

佛、证量的状态和教导证量状态的教义,以及修行诸圣众这三者,是在你本身之外的元素,相较于你目前的状态,他们具有更大的能力来终止痛苦。然而,一个佛教徒不是要向它们请求赐予自己更大的快乐,反而是在实践教义之后能够得到快乐。佛陀教导实际的皈依,也就是如何修行教义,但主要的责任是在于我们自己的实践。要达到无痛苦和无限制的心灵境界,我们需要做以下的练习来奠定基础:

一、确认十种不善。

二、确认十种善〔它们与十种不善相反〕。

三、舍弃前者,采取后者。

由于每个人在遵守特定誓言的能的上有所不同,因此佛陀叙述了戒律修行的几种不同等级。在个人解脱戒律上有着:

那些有居家生活的人,住在家里而不是寺庙。

那些离开居家生活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

如果你有能力在一生都维持简朴,那么你可以离家,并且立誓出家修行。如果你不能够保持简朴,但可以遵守誓言,那么你可以立誓遵守在家众必须持续一生的某些特定誓言,或者其他只需要持续几天的誓言。

下一篇:灭谛、道谛是应努力达到的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