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编(下)03

2019-03-13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九章净宗祖师之判教

印中净宗祖师,以净宗理念,审视释尊一代时教,建构出诸种颇具特色的判教系统,其中以龙树菩萨、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判教较为突显,对后世影响较大,兹分述如次。

第一节难行道与易行道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注重行人获阿惟越致(不退转)的必要性。以防堕入声闻辟支佛地,乃至在凡夫地无量劫轮转之险况。论云:“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然。”然而,获至阿惟越致地,甚难久远乃可得,非怯弱下劣之人所能为。释尊为普度众生,广开方便之门。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①

在这里,龙树菩萨从修行的方法与效能方面,提出了判教的标准,将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概分为两类:一者难行道,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于无量劫捍劳忍苦,次第破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竖出三界,历劫修证,是为难行道。二者易行道,仰赖佛力,一心执持名号,得佛愿佛力加持,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疾速圆成菩提,是为易行道。

龙树菩萨诠释易行道的内涵较为宽泛。恭敬称念十方佛名,即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佛名分别是:东方善德佛、南方檀德佛、西方无量明佛、北方相德佛、东南无忧德佛、西南宝施佛、西北华德佛、东北三乘行佛、下方明德佛、上方广众德佛。同时,称念阿弥陀佛名,亦得不退转。论云: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①

由上可知,龙树菩萨的判教,着重在自力与他力的标界。而他力的仰赖,非唯阿弥陀佛一佛,亦非突显往生净土的必要性。

昙鸾大师承继龙树菩萨的判教,并加以独创性的诠释阐发。云:“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跋致,乘船则乐。”②

昙鸾大师对难行道与易行道的诠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龙树菩萨的判教。具体表现在三点:其一,龙树菩萨认为难行易行主要表现在自力与他力,难行道与易行道均能在此土今身获至不退转地。而昙鸾大师则认为:于此土得不退转视为难行道,唯有往生净土而证阿惟越致,才是易行道。其二,龙树菩萨主张称念十方诸佛名号皆属易行道之法。而昙鸾大师则认为:唯有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才属易行道,娑婆众生由阿弥陀佛本愿力,方能往生西方净土,证得不退转地。其三,昙鸾大师详陈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惟越致的五种困难,障碍菩萨修行,从反面显示出易行道的殊胜。以上三点,是昙鸾大师依据《无量寿经》与《往生论》的教旨所创发的观念。

由是,“他力本愿”的理念与对易行道高度自觉的倡导,构成了中国净土宗的主要特色。这一特色亦是在继承龙树菩萨判教基础上,加以中国本土化的独创。可见,昙鸾大师对中国净土宗的创制贡献甚大。追根溯源,龙树菩萨亦被推尊为净宗祖师。

第二节圣道门与净土门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当时的法运,加以进一步的诠释,提出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分。

何为圣道门?于娑婆世界凭自力,断惑证理,入圣得果之法,名为圣道门。何为净土门?称念名号,乘佛本愿,往生净土,入圣得果的教门,称为净土门。

圣道与净土二门,同为释尊金口所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然时机与教法是否相应,弘学佛道者不可不察。若教法契合时机,则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则难修难入。圣道门,去佛时遥,且理路深幽,今时末法之钝根众生难以解悟。圣道门中有大、小二乘之别,大乘说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之理,教人证悟,凡惑众生难以下手。小乘修入见道、修道位,断五下分结,证阿那含果;断五上分结,证阿罗汉果。今时无问道俗,难得其人。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生作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佛名号,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故知念佛正是适应今日末法时机之殊胜教门。道绰大师广引经论,劝勉大众舍难行道,依易行道,以起心立行,愿生净土之自力,仰赖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往生彼土,速疾出离生死轮回,三界火宅。

由上可见,道绰的判教,继承了龙树、昙鸾判教的基本精神,加进了末法思想与时教相应的视界,强化了往生净土的必要性,为“他力本愿”的净宗理论注入更为强劲的活力。

善导大师进一步光大“他力本愿”的净宗理念,宣示:“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①释尊一代时教可以判分为渐教与顿教二种,在娑婆世界入圣得果法,称为渐教(即难行道,圣道门),往生西方净土入圣得果法,称为顿教(即易行道,净土门)。释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正法像法的众生断惑证真而说;末法众生依之修学证悟不易。唯有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乃是释尊为五浊恶世的凡夫特设的方便法门。

综上所述:净宗祖师的判教,抓住净宗心要特质,予以阐发,建构参照坐标,条分缕析一代时教,豁人心目,巩固行人净业信心。说理圆融,推崇本宗并未贬抑他宗。对净宗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弘扬,贡献甚大。

透视净宗祖师的判教,可以感知到他们共有的愿心:欲令一切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先避娑婆秽土之险恶,轮回之可怕,因而不惮重重劝勉。这种意念心态在修行通途佛法的人看来,似有偏急之嫌,而这种超出常格的强调,实称两土世尊的本怀。经云: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①净业行人将求生净土当作头等大事来办,是契合阿弥陀佛心愿的。净宗祖师于此苦口婆心地阐扬,无非代佛弘化。

通过教相判释的讨论,吾人更能明了净宗在一代时教中的地位与作用。由此巩固对念佛法门的决定信心,成办无量劫来未曾解决的生死大事,何幸如之!

下一篇:昌臻法师:什么样心地的人命运最好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