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行品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2016-06-17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修行使人快乐满足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到清净的身口意?如何得到修行的功德?智首菩萨的问题很长,主题就是菩萨如何得到修行的最大利益。文殊菩萨以偈子的形式回答,先赞叹他的提问很好。回答中有句话很重要:“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这是修行的核心。

大家在生活中好好试试这部经的修行,一定会有受用的。受用的首先是自己的心,是内心功德的开发,会使自己很知足、很快乐,这种快乐与知足不是由于外在的得失,而是由于内心好像有一个活水源头被开发了出来。因此,按照这个方法修行,我们会体验到下面的三种心。

一是直心。直就是不拐弯,祖师讲,“蓦直去。”直心就是从是非、美丑、得失、利害这些功利的分别和判断里跳出来、解脱出来的心。《净行品》修行法门必须是直心才可以修,才会逐渐相应,因为在每一种情景下都是“当愿……”,这也就是三昧,就是直心。祖师语录更加形象,有的说:“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在禅师的作略中,也经常表现这种直心,像拂袖而去、一去不回头等都是没有第二念的。这里也需要有点勇气,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很复杂的,有很多东西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在最能牵动你神经的地方,你的心不动,保持你对众生的大愿,这个就是直心。

二是深心。我们的心有深浅,我们的生命有深浅。生命的现象很复杂,比如人长得有美丑、地位有高低,国家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人有生病与衰老,所有这一切都是生命的现象。但超越这些现象,或在这些现象的深处,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是大家可以通达的一个心态,这个心态就叫深心,也可以说是大悲心。由于众生是一体的,众生的心在很深的地方才能相通,这也正是生命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的前提。比如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双方不懂对方的语言,但心有相通的层面,美国人笑,中国人不需要翻译就知道他是在笑,而不会误解为哭。当你好好修持这个法门时,一定会体会到这个深心,会发现你的心像大海一样是很深广的,在深广的这一部分里,自我中心、自我执着的特征就会消融了。

三是调柔的心,也就是指把我们的心降伏了,我们成为了生活的主人。这个调柔之心不一定表现为柔和、慈善、温柔,调柔的心既不柔也不刚,而是自在,是可以随机变化的,是随缘转化的。就像一块面团,把它揉得很软时,既可以做成面条,也可做成馒头、饺子皮。我们的心也一样,当我们调顺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自在了的时候,心就会很好用。一个单位的领导对此体会要容易些,因为当领导的不可能老是一个状态,而是随着情景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状态。一个没有修行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他的心理活动是有去无回,是不自主的;而那些有修行的大德们心调柔以后,可以示现很威猛,也可以表现出很柔和,总之是很好用的。

经过日积月累的修行,这个心自在、好用了之后,我们就会随时处在主动的位置上,不再被外境牵着鼻子走。历代禅师的公案和语录很多,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各种高深的境界。禅师不一定要跟我们说一个道理,而只是向我们展示他的已经做得了主的心。比如问禅师太阳是不是圆的,他可能会说不是圆的,是三角形的。他怎么回答都对,因为他只是在展示他自在了的心。禅师之间的接触与对话是妙趣横生的。自家人相见是“路逢达道者,不将语默对”,可能只是拍拍肩膀、笑一笑,有时什么都不说,玩一玩给我们看——对那些不自在的人来说将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心是一个宝贝,我们要受用我们的心。气是心的物质基础,心气不二,心的相续,念念都会转化为与气相应的状态。所以,如果长修此行,会使你的身体、你内在的气得到转化,把原来的粗浊、昏沉、浮躁之气给转化了,进而使你心的力量变得更强大。在这个时候,修行才算找到了基础,才有了根,才不会被外面的风吹草动所动摇。这就是经文里所讲到的,如果我们能够善用其心,就能获得一切胜妙功德。

文:明海法师

下一篇:智敏上师:人类的男女之别因何而生?佛经里这样说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