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的背后是什么

2016-04-10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众生有无始无明,但除了迷惑之外,其实还有觉醒的一面。事实上,这才是生命的最高本质,而迷惑只是无明的显现。就像雾霾,虽然遮天蔽日,但它是依托污染源存在的。一旦源头得到治理,虚空就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最容易感到痛苦?就是内心有烦恼、压力和焦虑的时候。反之,什么时候最容易觉得快乐?就是没有烦恼、压力和焦虑的时候。因为觉性会源源不断地散发快乐,在这个层面,生命是可以快乐的。这种快乐不依赖任何条件,不是因为得到什么带来的,也不是因为痛苦缓解后产生的,而是本来如此的。

佛法告诉我们,佛和众生的差别,就在迷与悟的一念之间。就觉性层面来说,佛和众生是无二无别的。每个人都能成佛,都有觉悟本性。区别只是在于,佛菩萨已经断惑证真,而众生却充满迷惑,烦恼丛生。

修行就是不断扫除内在尘垢的过程。其中,又有顿悟和渐修之分,是为不同根机者而施设的。每个人的迷惑烦恼不同。有人迷得很深,尘垢深厚,简直乌云密布,坚不可摧,即佛教所说的钝根;而有人迷得尚浅,尘垢很薄,只需稍加点拨,智慧光芒很容易透射出来,即佛教所说的利根。

所谓渐修,就是有次第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六祖坛经》中,神秀那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偈颂,就阐明了这样一种修行。每天不断清扫心地,使尘垢越来越薄,最终迥脱根尘,拨云见日。

此外,佛教还特别针对上根利智者,安立了顿悟的修行。因为他们本身的尘垢很薄,轻轻一点就能通透。只要有明眼师长,在合适的机会,甚至能一击奏效,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在禅宗公案中有大量记载。

总之,不论渐修还是顿悟,都是为了破迷开悟,开启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觉性。

下一篇:抄经恭敬为要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