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悭贪小气的人 福报却很大?

2015-12-22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文:本幻法师

有一些人很小气,不爱布施,也不供养三宝修福,但这些人虽然小气,却很有钱。请问师父,这是什么因缘?

此等人虽富,但却悭贪。诚如《安士全书》中有言:“复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一行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此所谓之“富而不施”者也!

另尚下以下几类,“先富后贫”,《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因劝布施,后还追悔。以是因缘,先富后贫。“先贫后富”,复有众生,因劝少施,施已欢喜。生在人间,先贫后富。“劳而致富”,富有富之因,劳亦有劳之因。如经言斋僧者,必得大富,此定理也。若使请僧到家,使僧奔走往来而后就食,则后世虽享大富,必以劳苦得之。“逸而得富”,若其送食至庵院,使众僧安然得食,则其福报,必生天上人中,享自然之快乐。

“贫而能施”,经又云:复有众生(必言众生,不言人者,人止说得一件,众生则该举六道矣),先曾布施,不遇福田,流浪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乐行施。“施多福少”,《菩萨本行经》云:若有众生,不能至心施,不能以恭敬心施,不能以欢喜心施,或贡高自大而施,或受施者信邪倒见。譬如耕于薄地,下种虽多,所收甚少。“施少福多”,又云:若布施之时,能以欢喜心与,恭敬心与,清净心与,不望报与,或所与者,值菩萨圣僧。如彼良田,下种虽少,所收甚多。

是故,真实知因果者,岂能不乐布施哉?特收入多者,更当要布施也。今举《安士全书》中所说之一例,明湖州徐汝辉,富而好施。时杭州重建戒坛,所费不赀,布、按两司,召富民劝募,汝辉愿独力任之。宪长杨继宗问故,汝辉曰:“人有子不肖,虽有所积,必属他人。何如干此胜事,后世渐渐享用乎?况财为怨薮,吾子无财亦无怨薮,未始非爱之也。”遂以白金千锭献。两司共叹其明达,特设席后堂,邀同僚宴之,复以彩帐亲送之归。闻者无不钦慕。[按]《大宝积经》云:“吾不舍财,财将舍我。我今当舍,令作坚财。”徐君已作坚财矣。

吾常见,一些学佛之人,甚多世财,然不好布施。甚至于僧前,或人前,已言要布施,却后一毛不拿。可叹人心之如此也。如此好悭者,吾深恐其一气不来,当转饿鬼矣!

来源:腾讯佛学

下一篇:怎样排除内心深处的孤独?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